第 33 卷第 3 期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年 5 月
Vol. 33 No. 3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May , 2007
品艺· 品书录
《百鸟朝凤》:从唢呐独奏曲到钢琴改编曲
武增文
(西南大学音乐学院,重庆市 400715)
钢琴传入中国 100 多年,已形成钢琴艺术领域内的等。它们以优美的民间旋律为基础,融合传统音乐的演
中西音乐融合,中国钢琴音乐在结构、和声、音乐表现、意奏法、装饰法、音型法等,用特有的美感,让更多的听众感
境、文化内涵诸方面,都表现出迥然不同于西方钢琴音乐受到优美的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现在中国钢琴音乐创作
的自身强烈的民族特征。采用以大小调式为基础的功能已具备与世界各地区音乐相同的各自独有的音乐文化特
和声体系,传统和声材料的“有限”改造非传统和声功能色,我国通过举办国际中国钢琴作品比赛,让更多的人能
的方法,将旋律中的特征音程纵向组合为和声的方法,复深入地了解和研究中华民族钢琴音乐文化。
合功能的和声方法,十二音序列的运用及自由十二音和唢呐原是古代波斯和阿拉伯一带的民间乐器, 约
声等,形成了中国钢琴音乐风格的特征。 800 多年前经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作为独奏、合奏乐
中国钢琴作品多取材于民间音乐的标题小品或主题器,唢呐具有较丰富的表现力。在我国民族乐曲演奏中,
变奏曲,旋律流畅清楚,和声简明清晰,民族色彩鲜明并唢呐特别适合渲染气氛和表现热闹情景。唢呐的大小不
更多地考虑到了钢琴演奏的适用性。通过对作品的学习一,常用于演奏的唢呐体形较小,有 8 个音孔,是民间吹
让人感觉到并非是单纯的改编,而是重新进行了整理、组打乐和民间乐队的主要演奏乐器之一。《百鸟朝凤》音调
织,运用钢琴语言表现了深藏在传统音乐遗产中的民族是由山东鼓乐《百鸟音》和《百鸟语》演变而来,原为唢呐
精神和气韵。作曲家所选的民歌小调或传统音乐曲调改独奏曲,其他乐器伴奏,具有北方吹打乐紧凑明快的特
编的钢琴音乐,不仅具有广泛流传和容易演奏等特点,在点,采用循环往复的多段体结构形式,乐曲并不仅仅只是
创作技法上将民间音调与特定的和声语言相结合,织体表现百鸟朝拜凤凰的神话故事,而是以奔放热情的旋律
处理精致,具有较鲜明而强烈的民族风格,同时也有总体和用唢呐摹拟百鸟争鸣和唱的欢腾情景来表现自然之
追求现代音乐潮流的部分。在钢琴作品中较多地采用了美、和谐之乐。让这首乐曲走向中国和世界音乐舞台的
改编曲的方式,将支声写作手法和模仿、对比、复调结合是我国著名唢呐演奏家任同祥,经加工并演奏的唢呐独
起来,采用四﹑五度结构的和弦,吸取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曲《百鸟朝凤》由舒展的慢板乐、稍快的快板乐、鸟叫
奏特点。通过对原乐器演奏方法的摹仿,获得细腻的韵(四段) 、华彩乐句和快速尾声组成,乐曲的最大特点在于
味,使中国钢琴音乐在创作风格上呈现出多层次、多文化摹仿各种禽鸟鸣声,并把它音乐化、艺术化。
的特征。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的中国钢琴作品,由借鉴钢琴是我国近代引进的西方乐器,如何在民族音调
西方作曲技术原来的浪漫乐派(前期与中期) 、民族乐派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钢琴的性能,使民族音调钢琴化或者
_百鸟朝凤_从唢呐独奏曲到钢琴改编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