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经济下金融风险监测预警模型研究摘要:市场开放步伐加快,使我国金融风险日益凸现,且国内外金融风险的互动性逐渐增强。本文在借鉴和吸收国内外相关和实践的基础上,遵循合理的原则,从监测指标体系、模型的选择和预估监测体系模型的运作等方面对国际金融风险监测预估模型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国际金融风险;风险指标体系;监测预警模型。; 全球化是新世纪世界经济的根本特征,也是不可逆转的经济和进步的总趋势。金融国际化、金融自由化将推动各国金融制度和金融市场结构走向趋同。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在金融效率提高、金融和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同时,我们所面临的国际金融风险也将加大,防范与化解国际金融风险成为金融工作的重点。为此,在搞好自身的金融安全、确保国内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正确选择适当的汇率制度、准确掌握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下自由兑换的进度、选择正确的宏观经济政策组合等前提下,通过国际金融领域的协调与合作,建立一个完善的国际金融体系十分必要。为了更好的防范和管理国际金融风险,本文提出了一个国际金融风险监测预估模型。; 一、建立一个金融风险的监测预估指标体系; 根据规范性、综合性、灵敏性、互补性和可操作性等金融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结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996年建立的金融市场预警系统要求182个成员国及时提供重要指标,我们在预警体系建立的构想中,除了要求各国宏观经济指标的资料外,还应该有反映金融体系变化的指标以及地区外部环境的指标。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宏观上监测、防范金融风险,应设置一些与经济运行密切相关的、反映金融体系变化的金融相对量预估指标。这一指标体系应包括三大部分指标:国内宏观经济指标体系、国内金融风险指标体系和金融风险外部环境指标体系。三类指标具体如下(各个指标后面的字母数字是为下面风险当量所设定的代号):; 毕业论文 (G1)。大体上包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通货膨胀率(%)();货币供给增长率(包括M0、M1和M2的增长率)();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国内储蓄占GDP之比();外商直接投资额占GDP之比();出口占GDP之比();外汇储备所能支持进口额月份数();经常项目赤字占GDP之比();外债结构指标()(有:外汇储备占短期外债之比(),短期外债占外债总额之比(),负债率(),偿债率());总外债与出口值之比();国际储备与进口值之比();货币化程度指标,即M2占GDP的比例();实物资本与金融资本或虚拟资本的比例();消费率或积累率();货币汇率波动幅度()等。; (G2)。大体上包括资本充足率指标();流动性风险指标()(包括:存贷款比例(),资产流动性比例(),备付金比例());银行不良贷款比率()(包括:损失类贷款比率(),可疑类贷款比率(),次级类贷款比率());金融机构海外借款占总存款的比例();金融机构向房地产行业放款占总放款比例();银行同业市场资金拆借利率波动率();银行业风险监测性指标()(有:加权风险资产比例(),外汇资产比例(),利息回收率(),资产利润率());国内证券市场吸收的外国资本数额();股票市场股价指数变动率和日均交易量()等。; 毕业论文 (G3)。大体上有国际资本流入流出量();国际资本在地区结构分布方面的变动();主要
开放经济下金融险监测预警模型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