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听课笔记一、听课时间:3月25日二、授课老师:黄素心三、授课学校:苏州市景范中学四、授课年级:初一五、授课题目:《天净沙秋思》六、课时:一个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段秋思,大家是否记得唐代的王建有《秋思》?(生与师齐背):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2、师:宋代苏轼也是望月有秋思。师生齐背苏轼的《水调歌头》(二)、初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情感1、教师范读,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师:“好,今天我们要走入的是元代马致远的《秋思》因为第一次接触元代作品,我们了解一下他们的全元散曲,看看散曲是怎么回事,它是一种同音乐结合的长短句歌词,元人称为“乐府”或“今乐府”,为小令和“套曲”两种形式,每首散曲都有曲牌,且属于一定的宫调,各自曲牌在字数、句数,平仄和用韵等方面都有自己的规定因此,每首元曲的前面都冠有类别名,宫调名,曲牌名和曲题名那么散曲和元杂剧合称为元曲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一篇属于散曲中的小令首先我给大家朗读一下,在我朗读的时候,请大家去体会一下,作者描绘的这个意境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在这里老师进行范读,读得很有味道。让学生沉浸在朗读的情境之中。)学生回答“凄凉”、“无限的哀愁”、“愁思”、“悲痛”、“哀伤”、“忧伤”等。2、个别学生进行是个朗读,读出忧伤的情调,读出这种秋的味道3、学生齐读曲子,共同感受诗歌的悲凉、哀伤、伤感的情调。师:读着读着,这秋意就渗出来透出来感觉出来了,可是这全篇曲子当中并没有写悲凉、哀伤、伤感,你又是从哪里读到的呢?谁来说说看,你又是从哪些文字中读出来到的?生:枯藤老树昏鸦,枯藤有一种悲凉的气氛。师:我们就说说枯藤,枯藤怎么会带给我悲凉的气氛?生:枯藤它干枯了,没有生命力,就给人一种没有生命,就给人一种悲凉的感觉。枯藤给人一种悲凉、凄清的气氛,老树给人一种好像是垂死的那种感觉。师:树老未必垂死,但这老树给人的感受会有这种味道好像有道理生:我是从夕阳西下感觉到夕阳西下,暮色将到,营造一种哀愁。师:夕阳西下为何有哀愁之情?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夕阳无限好,夕阳再怎么好,它接下来也要落下去了,坠入黄昏了,因此给人一种哀伤之情。生:我感觉这古道西风瘦马的瘦马有一种凄凉之情因为在秋天的场景里出现一匹瘦马,我感觉……师:瘦,(生:很瘦)怎一个瘦字了得,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让你有感觉,在你的眼前描绘出这是怎样的一匹马的形象来瘦马因何而瘦,能揣摩出来吗?师:因为马长途跋涉,因为马老了,因为马太累了,因为马可能没什么食物可能会饿了,秋天食物稀少,可能会饿了马是如此之辛苦,那么这瘦得仅仅是马吗?――还会有人也谁呀?――(生齐:马致远)哦,真的是马致远吗?小令里面我们看到是――(生:断肠人)也许这断肠人远程驱瘦马,走了太远的路,带着这匹老马,他也是瘦了,也是那么辛苦还在哪句中读出那种凄凉的秋意呢?生:我从昏鸦看出来它不像初升的太阳给人一种明亮,它是昏鸦,傍晚的乌鸦,给人凄凉的感受。师:乌鸦,这是什么样的一只乌鸦?给大家形容一下你看到这样一只乌鸦,黄昏时候,一只乌鸦或几只乌鸦在――稀稀落落地飞过,或停在树上,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倦鸟归巢,这个断肠人呀还在天涯飘零着昏鸦,刚才她说描绘不出这个场景,我们知道这些景物在古诗词也有描绘到,往往这些景象被诗人词人引用入诗,带着自己的感情,我们可
天净沙 秋思 听课笔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