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政府救市行为对比分析
——以中国和瑞典为例
摘要
自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世界各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救市政策来应对危机,但是采取什么政策以及政策实施的效果如何,将是国际金融危机对各国政府的应急管理和宏观调控能力的挑战。因此,通过美国、欧盟和中国的主要救市政策与绩效的梳理对比分析,来探讨国际金融危机中的政府干预经济行为及效果,为应对未来经济危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实践启示。
关键词:金融危机政府救市分析比对
目录
目录 2
第一章绪论 2
第一节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第二节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3
一、国外研究现状 4
二、国内研究现状 5
第二章金融危机下政府救市行为分析 7
第一节金融危机下经济数据分析 7
第二节中国政府救市对策分析 10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0
二、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 10
三、我国应对措施的成效 11
第三节瑞典政府救市对策分析 12
一、瑞典金融危机发生及其演变过程 12
二、瑞典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 12
第三章中国与瑞典政府应对政策对比分析 13
第一节中国救市政策下的绩效分析 13
第二节瑞典主要救市政策下的绩效分析 14
第四章国际金融危机中政府干预经济行为的启示 16
参考文献 17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在市场经济中,始终存在着企业管理和政府管理这两个层面上的课题,企业出于自身经营上的需要,希望通过市场的运作,获得最大的利润,以带动企业的发展。而政府则是在市场运作中,提供公平竞争的规则,保证企业和个人在市场机制中获得平等的对待。
但是,企业在追求利润的过程当中,难免会出现不规范的运作,企业管理上的不周,则会引发危机,甚至最终导致企业倒闭。政府则是在宏观经济的层面上,通过政策的手段来保证经济持续平稳的发展。经济走热时,政府会收紧贷款,通过信贷控制,使企业减少对市场的投入。当经济萧条、出现大规模的企业倒闭现象时,政府则会提供政府贷款、政府担保以及进行政府收购,来抑制企业经营不良所带来的恶性后果,使市场运作机制保持稳定。
一般而言,引发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来自于以下两个问题,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失败和企业在市场机制下过分扩张的失败。这两个问题都非常清晰地显示出,政府的宏观政策的管理和企业的合理化管理以及市场机制的有效监督是必不可少的。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则向人们提出了以下这个关键性问题,即在市场发生金融危机的状态下,政府应该如何在把握在市场公平机制的前提下,发挥其市场监管的强势作用,甚至不惜代价直接控制超大型私人企业来稳定经济,从而保护个人不至于蒙受无谓的损失。
2008年的金融危机还引出了一个更为深刻的问题,这就是美国国内的次级
放贷的管理不严,形成了冲击美国金融体制的深刻危机,进而冲击到全球的金融体系。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这场危机呈现出涟漪状的层层扩散的效果。而经济发达的国家受到的冲击尤为严重,俄罗斯出现股票暴跌,美国和西欧等国的股价出现腰截,北欧国家的冰岛甚至濒临国家破产,而南欧的希腊更是因为金融危机引发了社会冲突。在全球化的今天,出现这样的危机并不是一个国家的政府能够处理的,而是需要各个国家的通力合作,需要一个类似于处理国际政治问题的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这样的常设机构,来应对此类经济或金融层面上的问题,如果国际社会无法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及时建立一个处理国际经济危机的机构
,等到下一波金融危机再次出现时,将有可能会出现比这次金融危机更为严重的冲击波。
本论文希望通过理论讨论和实证分析,来了解市场经济的应有方式,以及政府在危机时刻维持公平原则的重要性,并希望能寻找出应对危机全球化的全球性的共同对策。
第二节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的金融市场迅速发展,金融创新成为时下最时髦的主题。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西方市场经济国家为代表,金融创新进入了一个大规模、全方位的高峰期。广泛采用的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新工具、新交易,不断形成新潮流涌向金融各个领域,使世界金融业发生了全面深刻的变化,配合金融创新的迅猛发展,各国纷纷进行金融制度创新、金融市场创新、金融机构以及金融的电子化创新,构建完善的金融法规和各种运行机制,改革金融监管机制。就我国而言,改革开放至今,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可是金融业却面临着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发展状况,金融创新成为了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故研究影响我国金融创新的制约因素有助于促进我国金融业走上稳定健康的发展道路。
一、国外研究现状
(一)、对西方主要金融创新理论的阐述:
1、约束引致假说。约束引致假说的代表人物是Silber。Silber是从微观经
2243金融危机下政府救市行为对比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