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一方面大力发扬马克思主义批判现实的精神,同时积极借助西方世界的主流思潮,特别是存在主义、意志主义等等,并结合现代科学,尤其是医学知识,以剖析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现实弊端为已任,除继续批判资本主义现实世界的种种不合理之外,还将矛头直指资本主义对人精神上的摧残,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双重腐朽。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中,对于资本主义对人的精神上的摧残的批判最具代表性的是马克思弗洛伊德主义,这一学派以弗洛伊德主义的“潜意识”理论为基石,从批判资本主义现实世界对“人心”的禁锢出发,将“人心”问题的重视提到了极高的程度,并提出了至今仍有着极大心灵震憾的概念如“社会性格”、“逃避自由”、“健全的社会”、“单向度的人”等等。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尽管马克思弗洛伊德主义将“心灵的健康”看作是社会人健全的根本准则,看作是资本主义制度改良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是这一流派却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的基本原则,过分关注“精神”的重要性,将社会心理的作用过分夸大,以致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原则,这是这一流派的历史局限。当然,这一流派从“人心”的视阈对资本主义所进行的拷问则无疑是我们必须合理借鉴的部分,正是在这一批判过程中,这一流派较为合理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心理理论。第三章社会心理的本质与结构第四章社会心理发展演变的影响因素与基本规律、其作用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自身的规律,社会心理的发展演变也有着一定的自我规律,而社会心理发展演变的自我规律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的,它是在特定群体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积淀下来的,它的发展演变过程必然体现在人类发展过程中,更具体地说,社会心理的发展演变过程必然体现在各个民族的具体历史过程中,“规律存在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应当从历史发展过程的分析中来发现和证明规律。不从历史发展过程的分析人手,规律是说不清楚的。”《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06页:因此,社会心理的基本规律应该在各地域中的各民族的民族文化历史发展的实际过程中去寻找。第一节社会心理发展演变的影响因素“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1页。社会心理是一种朴素的、初级的社会意识,它同样会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而改变。德国哲学家狄尔泰指出,不同民族之间在精神上的差异是在其所有各种各样的生活领域之中创造出来的。(德)威廉·狄尔泰著,童奇志译:(精神科学引论》第1卷,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版,第72—73页。。这种差异内在地反映了不同民族在其客观存在上的不同,、在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民族存在具体地表现为民族外在的客观环境和条件以及民族自身的主观条件。其中,民族精神作为民族群体昕具有的主观意识范畴,它的发展自然与民族自身所具有主观条件息息相关。但从另一个视角看,包括民族心理特征、风俗习惯、道德传统、价值表现等在内的民族自身条件的差异也与民族所处的客观环境和条件有关。因此,正像有的研究者所提出的那样,民族精神的表象世界,“来源于民族的生物存在(体制结构)、外在环境(自然条件)以及其文化积累的综合作用”谢选骏:《神话与民族精神:几个文化圈的比较》,山东东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208页。。。这无疑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影响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之因素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表现在,它既有自然环境和条件的影响,又受到社会历史和现实条件的制约。民族精神也属于社会意识,它随着民族存在的改变而改变。德国哲学家狄尔泰(Dilthey)指出,不同民族之间在精神上的差异是在其所有各种各样的生活领域之中创造出来的③(德)威廉·狄尔泰著,童奇志译:(精神科学引论》第1卷,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版,第72—73页。。这种差异内在地反映了不同民族在其客观存在上的不同,、在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民族存在具体地表现为民族外在的客观环境和条件以及民族自身的主观条件。其中,民族精神作为民族群体昕具有的主观意识范畴,它的发展自然与民族自身所具有主观条件息息相关。但从另一个视角看,包括民族心理特征、风俗习惯、道德传统、价值表现等在内的民族自身条件的差异也与民族所处的客观环境和条件有关。因此,正像有的研究者所提出的那样,民族精神的表象世界,“来源于民族的生物存在(体制结构)、外在环境(自然条件)以及其文化积累的综合作用”谢选骏:《神话与民族精神:几个文化圈的比较》,山东东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208页。。。这无疑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影响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之因素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表现在,它既有自然环境和条件的影响,又受到社会历史和现实条件的制约。(一l自然环境和条件民族是生活在一定地域内的人类共同体,始终处于特定的自然环
西方马克思主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