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ByYelky关于“佛执着”的疑问。悬赏分:50-解决时间:2008-7-2615:54佛说:执着是苦的来源。可是没有了执着,六祖慧能有怎会在深山里藏匿了整整15年,这不是执着的弘法精神吗?他难道不苦吗?他真的悟出了一切吗?人如果没有了执着,那不是连生命也不需重视了吗?不执着与生或死。那为什么又会有“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那怎样才能不苦呢?怎样才能悟出来?提问者:lianglhb-魔法师四级最佳答案我觉得你已经理解得很正确了。你有两个正确的见解,你既认可了佛说执着是苦的来源。也认为修行需要执着的精神。这都是对的。可是却把两个不同条件下的“正确”放在一起来比较,所以有了困惑。就像100°的水变成了水蒸气,0°的水变成了冰,二者都是水变化而来,因为条件不同而形态不同。一切法唯心造,自性本空,因缘而生,也因缘而灭。佛已经彻证唯心,因此虽不执著一切,却能在一切境界前随缘而应对,虽随缘应对一切,却对一切境界不执著。就如一面镜子,有物体在镜子前,镜子中就有了像,物体离开了,镜子中便空空如也,一丝毫也不留,这就是不执著。我们凡夫,没有佛的智慧,没有佛的大圆镜智,如果不执著,便什么也做不了。那么我们在初修行时,虽饱受执着之苦,可执着也能帮我们成就大事。凡夫的执着就像是一味中药,这一味中药用对地方了,能治病,用错地方,则有可能致命。修行人就是要将使我们苦的执着用到对的地方,帮助我们成就道业。用对修行的执着,来一步步减轻对贪嗔痴慢疑的执着,等到修行成功,那么对修行的执着也可以放下了。此时,一切不执著,一切都放下。就如《金刚经》中所说: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我们在苦的此岸,佛在清净法乐的彼岸。修行的方法是船,我们要通过坐船才能到达快乐的彼岸,那么我们对坐船的执着就是对的、必须的。等到到达了彼岸,便不必执着渡我们过河的船了。那时候,所有因执着带来的苦便一丝一毫也没有了。六祖慧执着,也苦。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经历这点苦,能悟出什吗?知识是无限的,他不可能悟出一切。执着是重要的,可佛并没有让人放弃执着,只是提醒人们:执着是要受苦的。或者佛说的执着指的是倔强。生命是可贵的,获得生命的都是幸运儿,救人一命,当然胜造七级浮屠。执着的苦是躲不过的,他是注定的。如果你想悟,就不要放弃执着。首先,您怎麽就那麽肯定佛教是迷信?何谓正信,何谓迷信,请问您是否搞清楚了?再有,请问你是否对于佛教深入的研究过?是否翻看过佛教的经典?如果没有的话,你怎们能够断言佛教就是迷信?鄙人认为当我们对于一个事物进行批评的时候,总要先了解它,不然你所做出的批评只是戏言罢了。希望您能够认真地的看一下我下面这些粗陋的文字,也希望我能够给您一个满意的答案。再此我将一个居士曾经对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自传的整理呈献给你,爱因斯坦在自传中写到“我不是一名宗教徒,但如果是的话,我愿成为一名佛教徒。”他说过:“人生最后的领域,只能在宗教中才能找到答案,而佛学则是超越科学的。”未来的宗教将是一种宇宙宗教。它将是一种超越人格化神,远离一切教条和神学的宗教。这种宗教,包容自然和精神两个方面,作为一个有意义的统一体,必定是建立在由对事物的——无论是精神,还是自然的——实践与体验而产生的宗教观念之上的。佛教符合这种特征。——爱因斯坦原文如下:"Thereligionofthefuturewillbeac
佛与执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