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认识傣族篇一:中班傣族音乐简介一、傣族文化简介:傣族主要聚居在中坝地区。人口839797人(1982年统计)。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傣族信仰小乘佛教,同时还保留原始多神崇拜的习俗。傣族历史悠久,其先民2000年前就定居于中国西南部,以“掸”和“擅”的名称载于中国史籍。二、傣族音乐介绍:傣族音乐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包括民间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4类。1、民间歌曲分山歌、叙事歌、悲歌、宗教歌等。2、歌舞音乐包括孔雀歌、打鼓调、十二马调、依拉恢、喊扎等。在年节、赶摆、喜庆时演唱,多用象脚鼓等打击乐器伴奏。3、说唱音乐主要流行在西双版纳及孟连等地。由一人演唱,一人伴奏,伴奏乐器分别用筚、西玎,曲调与语言结合紧密,节奏较平稳,音乐结构基本是乐段的变化反复,唱词多押腰韵。4、戏曲音乐是在傣族民间歌曲和歌舞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傣剧唱腔基本是上下句组成的乐段及其变化反复。傣剧只用小堂鼓、锣、镲等伴奏,后逐步采用了多种民族乐器及西洋管弦乐器,组成新型的傣剧乐队。三、傣族乐器介绍:傣族的民族乐器属于吹奏乐器的有筚、葫芦箫、竖笛、木叶等;弹拨乐器有玎琴、口弦等;弓弦乐器有西玎、牛角玎等;打击乐器有象脚鼓、光隆、光边、光邦、锣、镲等。四、傣族的舞蹈1、象脚鼓舞:流传于云南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佤族和布朗族等少数民族中的民间舞。是一种男子自娱性舞蹈,因舞者身挎象脚鼓而得名。象脚鼓用芒果树或木棉树干挖空,蒙上牛皮制成,形如象脚。鼓有长短之分,,中长者1米左右,。长象脚鼓舞端庄潇洒,舞步缓慢,击鼓方法多变,鼓点节奏丰富;中象脚鼓舞稳重扎实,刚健有力,动作幅度较大,有甩鼓、转鼓、掖腿等技巧动作,短象脚鼓以灵活腾跃著称,有斗鼓、赛鼓等竞技内容。象脚鼓舞是云南省代表性舞蹈,凡盛大节日,舞蹈行列皆以象脚鼓领舞。2、孔雀舞:傣语叫“戛洛涌”、“烦洛涌”或“戛楠洛”。是傣族人民最为喜闻乐见的舞蹈,流传于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西双版纳被称为孔雀的故乡,在傣家人的心目中,孔雀又是吉祥、幸福、美丽、善良的象征。因此,孔雀就成了傣族人民最喜受的民间舞蹈。3、花环舞:傣语叫“戛洞”,是青年人的集体舞蹈。主要流行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一些地区。如今只在盛大的节日时才跳,已变成一种有组织的舞蹈表演。4、大鹏鸟舞:大鹏鸟舞,傣语叫“戛伦”。是傣族人民在盛大的节日里跳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舞。主要流行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县一带。大鹏鸟舞矫健、粗犷,动作大而有力。舞蹈主要表现大鹏鸟与雨神搏斗的动作和不畏强暴的气质。动作变换快速有力,造型时间较长“三道弯”舞姿棱角突出。葫芦丝竖笛口弦象脚鼓玎琴巴乌大鼓镲锣四、傣族音乐:1、《月光下的凤尾竹》(进餐)9、《彩云之南》(音乐角)2、《金孔雀》(舞蹈创编、歌唱)10、《金子河之歌》(音乐角)3、《金孔雀与凤尾竹》(进餐、欣赏)4、《芦笙恋歌》(欣赏)5、《欢乐的泼水节》()6、《蝴蝶泉边》(过渡环节)7、《追鱼》(音乐游戏)8、《家园》篇二:中七班傣族风情展示活动方案中七班傣族风情展示活动方案根据园内安排,中班部拟开展以“爱我中华创意日”为主题的民族风情展示活动,我班将开展围绕傣族风情为主线的展示、游戏活动,以开展儿童视野,丰富幼儿知识,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操。一、活动目的民族风情教育对孩子们而言至关重要,它是爱国情操的初培养,是思维能力的初锻炼,是民族文化得以传承的关键。近年来民族文化教育日渐受到重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提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风情,将民族风情纳入幼儿教育的范畴,不仅可以大大丰富幼儿素质教育的内涵,让孩子了解异彩纷呈的民族特质,热情待人的民族文化,同时也可以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操。二、;;;,傣族风情音乐;;,椅子若干;,竹子10根,油纸伞12把,竹竿4根;。三、:主要以展板的形式介绍傣家文化。:提供地方特色食品、小吃、特产等。:傣族舞蹈展示。:竹竿舞游戏、钻竹竿游戏。:观看傣族风情民俗纪录片、图片等影像资料。三、参加人员:中七班全体教师、幼儿及部分家长四、活动时间:2019年11月1日9:00-11:00五、活动地点:二楼名人字画区域六、,主动操作、感知活动内容。,大胆自
中班教案认识傣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