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默片时代,也许人们脑中只记得一个卓别林。将“冷面喜剧”发扬光大的巴斯特·基顿呢?上月在上海电影节上展映的意大利影片《午夜之后狂恋》全片都在向这位不知疲倦、沉默寡言、没有表情的“小人物”致敬;讲究特技的闹剧好像已经随着默片时代消失了,但在1963年的《疯狂世界》和1964年的《黑夜怪枪》,甚至是1994年吉姆·凯利的《变相怪杰》中都能看到《最后安全》中哈罗德·洛伊德的影子。到了对白时代,马克斯兄弟的“招牌”口头喜剧,在30年后被一个叫做伍迪·艾伦的纽约小老头给“克隆”了一番。结合了闹剧、滑稽小品、精巧对白的神经喜剧之精华,在以周星驰为代表的香港影人“无厘头”中得到了体现,但其实,这是上世纪30年代中期到40年代末主宰了好莱坞的一种电影风格。 评判喜剧的标准不是能不能让观众笑,至少一些喜剧的目的绝不仅仅如此。比如《一夜风流》,大团圆结局勉强算得上“喜”,可谁会把克拉克·盖博看成谐星?再如两大黑色喜剧经典:《奇爱博士》和《风流医生俏护士》,你会不会在心中惊呼,“啊?这也是喜剧?”至于当下黑色喜剧第一高手科恩兄弟,《冰血暴》里的血腥、暴力、离奇和混乱,稍微摆弄几下就成了喜剧经典。 如今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馒头”,绝非始自胡戈,更不是《无极》。打从马克斯兄弟1933年的《鸭羹》起,电影人靠模仿来嘲弄经典的爱好就养成了。《王牌大贱谍》系列整个就是一“007馒头”大全,大抵迈克·迈耶斯曾主持过奥斯卡颁奖典礼,于是也把“馒头”带给了奥斯卡吧。1920年代《最后安全》(1923年) 哈罗德·洛伊德是典型的精力充沛的美国人,为了让女友相信自己是大城市里事业最成功的人士,他什么都肯做。至于冒着生命危险爬上高高钟楼,吊在即将断裂的时针上,只不过是这部以“蔑视死亡”为目的的经典闹剧中无数令人愉快的瞬间之一。该片也是上榜电影中年代最早的一部。《淘金记》(1925年) 流浪汉受在“淘金热”的带动决意采矿,最终却落得只能吃皮鞋果腹的天地。这也是卓别林默片时代最疯狂、最具创造性的杰作。《将军号》(1927年) “胆小鬼”巴斯特·基顿人生有两大至爱———女友和火车。为了两者得兼,他不得不以身犯险。这部被公认为默片时代最伟大喜剧之一的影片绝不是什么励志爱情片。它透过完美的叙事与精彩的场面调度,反讽了所谓“英雄事迹”。在利用大型交通工具作为喜剧视觉“包袱”方面,影片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为未来包括成龙擅长的动作喜剧路线奠定了基础。1930年代《一夜风流》(1934年) 弗兰克·卡普拉-罗伯特·里斯金组合为后世“神经喜剧”这一流派树立了模板:荒唐、莽撞的富家小姐离家出走、老实巴交的闷包男主角不解风情,貌似无厘头然而又明显另有讽刺当下的玄机。看过影片的人倒不一定会被克拉克·盖博和克劳黛特·科尔伯特逗笑,但一定深感亲切,并且喜欢得要命。
100部最值得看的经典电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