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文化寻源(一)-- 哥特文化作为一场现代文化运动,开始于七十年代末期PUNK摇滚的音乐浪潮,当后者渐渐退去的时候,它作为一种边缘的亚文化幸存了下来。如果我们以一种本质主义的方式,把哥特(Gothic)这个词当成一个概念来考察,以最大范围呈现它的百科全书上的解释为起点,我们会立即面对一幅不同元素被野蛮的并置的图画。这种并置甚至可以说是超现实主义风格的,因为其中元素的相关性非常之小,如同达利的画中在柔软的钟表上爬动的蚂蚁。组成"哥特"这幅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元素计有:A:人类学意义上的哥特,古代欧洲的一个民族。他们住在日尔曼部落的最东部,占据南多瑙河盆地和黑海沿岸的土地,被第聂伯河划分成东哥特和西哥特,两个独立的部落。西哥特人善于移动,攻下罗马,最终被同化到已在西班牙建立起的罗马文化中,8世纪时被摩尔人征服,同伊比利亚的拉丁成分混为一体。东哥特人穿过巴尔干到意大利,公元493年占领了意大利,公元555被吸收到拜占庭帝国中。B:一种(也许不是一种?)艺术风格,出现于十二世纪晚期,主要体现在建筑与绘画上,起源于法国的巴黎附近。从来源上看,哥特式美术和建筑借鉴了罗马技术,但是把它们置于与前辈完全对立的一种革新的美学观点。哥特式风格在建筑上主要是运用了飞檐扶壁,这样可以使墙体的负担大为减轻,使在墙面上开出大幅的玻璃花窗成为可能,同时使建筑的整体具有强烈的向上的特征。这样,从视觉角度来看,建筑——主要是教堂——具有高耸入云的外观,而其内部空间则在大幅的彩色玻璃花窗透射出的迷离光线和更高的中庭的双重作用下给人强烈的升腾感。C:恐怖的、黑暗的、怪诞的、野蛮的,就象"拜占庭式"意指了不必要的繁复那样,哥特式(Gothic)成为了一个形容词。这个维度也指向了哥特小说的哥特的涵义。让人想到17、18世纪流行于英伦,描写发生在阴森恐怖的哥特式城堡中的复仇或志怪故事的小说。后来又有了新的扩展,比如司各特爵士的历史小说,按美国人的说法,哥特小说已经延绵到了安妮•赖斯的吸血鬼系列小说,甚至还包括了斯蒂芬•金的恐怖小说。人类学意义上,哥特是所谓的蛮族之一。而在艺术风格上,哥特风格则上升激荡,同时又优雅纤细。哥特式作为恐怖、黑暗的代名词则成为小说这种叙事艺术中的一种风格——当然这种风格也只是一种批评术语。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同样在英国,一类沉湎于人类黑暗阴郁感情的音乐,也逐渐被人们称为哥特音乐,他们的音乐悲伤、缓慢,他们的先师一级的乐队是JoyDivision,后来还有Bauhaus等等。他们在今天似乎又掀起了新的复古运动,把哥特风格引入音乐,歌唱着死亡、恐惧、黑暗,偶尔也会蹦出一个宗教主题,或者用死亡金属的暴烈和鬼气森森的圣咏女声这种两极并置,对骑士国王的时代来一个怀旧的回望。如果说哥特是一个概念,那么由上面的罗列,我们只能说这个概念和德里达的"延异"一样,是概念的可能性而不是概念。因为它包含的内容太丰富,相比起更为自足的巴洛克这种类似的概念来,它更加难以定义——不过这种以自足来标定概念的有效性的做法本身就是对德里达的误读,虽然每种解读最后可能都是误读。每次对哥特的定义都只是一堆破碎的镜子中的光怪陆离的不同景象的杂糅。认真考究任何一个概念,都会在其产生过程中发现概念的不可靠性,最后发现下定义这种本质主义的努力的荒诞性,可能只有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理论和游戏理论可以用来解释概
哥特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