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简介百年人生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四川成都人。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忆》。《短简》等散文集。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其间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主编有《文季月刊》等刊物和《文学丛刊》等从书。 抗日战争爆发后,巴金在各地致力于抗日救亡文化活动,编辑《呐喊》。《救亡日报》等报刊,创作有《家》的续集《春》和秋》,长篇小说《抗战三部曲》(又名《火》),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还魂草》、《小人小事》,散文集《控诉》和《龙·虎·狗》等。在抗战后期和抗战结束后,巴金创作转向对国统区黑暗现实的批判,对行将崩溃的旧制度作出有力的控诉和抨击,艺术上很有特色的中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长篇小说《寒夜》便是这方面的力作。 中华人民共和、中、全等职,并主编《收获》杂志。他热情关注和支持旨在繁荣文学创作的各项活动,多次出国参加国际文学交流活动,首倡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出版有短篇小说集《英雄的故事》、报告文学集《生活在英雄们中间》、散文集《爝火集》、散文小说集《巴金近作》、随笔集《随想录》五集,以及《巴金六十年文选》。《创作回忆录》等多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作品大都收集在14卷《巴金文集》内,新编的《巴金全集》于1986年起陆续出版。他的作品已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多年来他还出版了大量译作。巴金小说创作最为著称的是取材于旧家庭的崩溃和青年一代的叛逆反抗的作品,《家》就是这方面写得最成功、影响最大的代表作,曾激动过几代青年读者的心灵,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善于在娓娓动听的叙述和真挚朴实的描写中,倾泻自己感情的激流,细腻独到,自有一种打动人的艺术力量。家庭照人生百年朴实的爱情巴金曾说:「要是真有一个鬼的世界多好,我在那里可以和我的爱人相会。」巴金的爱人萧珊曾是巴金的一个读者,当时在上海读中学。一九三六年巴金和萧珊在上海相识,一九四四年相恋了八年的恋人在贵阳结婚。萧珊比巴金小十三岁。五十年代巴金夫妇有了一子一女,一家人过着幸福的生活。可是好日子没过多久「文革」就来了,巴金挨整,萧珊为了保护亲爱的「巴先生」曾挨过红卫兵的铜环皮带。在最困难的时候萧珊总是在巴金耳边说:「不要难过,我不会离开你,我在你的身边。」可是,萧珊在「文革」期间身患绝症得不到治疗,后来癌细胞扩散,由肠癌变成了肝癌,早早地离开了人间。巴金后来在《随想录》中写了两篇怀念萧珊的文章,情真意切,读后令人潸然泪下。在病中巴金思念最多的是萧珊,一次次在梦中相见,两人手拉手地痛哭,一直哭醒。醒来是漫漫长夜,巴金会在黑夜中唤着萧珊的名字:「蕴
巴金简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