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翻译学院对外汉语专业江波学号:【摘要】:在“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引下,洋务运动掀开了中国近代化的新的历史的一页,它在政治、经济、思想教育、军事等各方面都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成为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第一块奠基石。【关键字】:自强、求富;东学西渐;军事工业;近代化引言:面对世界资本主义的浪潮,清政府不可避免面的卷入其中,被迫进行了一些改革。总结这些改革的背景及历史意义,对我们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不断通过改革来完善自身都有重要的借鉴参考价值19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各国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世界近代化发展迅速,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面对内忧外患的处境,清政府迫切需要一些改革来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洋务运动应运而生。在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恭亲王奕忻等人的领导下,清政府实施了遍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的自救措施。虽然洋务运动最终失败了,但它在中国近代化的道路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先进的中国人对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最早的一次实践。那么,洋务运动究竟对中国的近代化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呢?首先,也是最直接的就是工业近代化。洋务运动早期打着“自强”的口号,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其中著名的有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湖北枪炮局等。这些企业引进了大量西方先进机器、技术,生产出了大量西方先进武器及其他机器。其中福州船政局所用的机器及铁木等原材料也都从法国购进,创办经费为47万两;湖北枪炮厂,机器先进,分设炮厂、枪厂、炮架、炮弹、枪弹5所,雇工约1200人,是洋务运动后期创办的最大、最有成效的军工企业。虽然这些军事工业是为了巩固清政府的统治、镇压人民起义而用,但他们为增强国力、抵御外辱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到洋务运动中后期,由于资金缺乏等原因,清政府又创办了一大批近代民用企业,其中包括轮船招商局、湖北织布局、开平煤矿等著名企业。这些企业大都为官督商办,少部分为官商合办,采用国外先进生产技术和经验,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作坊,使中国近代民用工业从无到有,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洋务运动不自觉的成为了中国近代企业的开端,开启了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先河。其次是经济制度的近代化,即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国门被迫打开,外国商品竞相输入中国市场,中国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漩涡。随着外国商品的输入,原始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瓦解,中国商品经济得到了缓慢发展。到洋务运动时期,由于国外的资金、技术、生产方式的引进,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商品市场也进一步扩大,这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加上受到洋务企业高额利润的引诱、刺激,一些地主阶级也开始从事近代工商业活动,在这种情况下,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另一方面,洋务运动虽说是封建官僚领导的,其也具有民族性。洪仁玕在其《资政新篇》中说道,“不管是官僚、买办、商人乃至清政府投资的官办企业,⋯⋯都是作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对立面出现和存在的,因此它具有民族性。”,民族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新生的经济力量,表面看似虽与清政府主导下的官僚资本主义相矛盾,但它在很大程度上都对其有所依赖。清政府的一些经济措施,或多或少都会直接影响到民族资本主义的生存状况。在洋务运动时期,清政
浅析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