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白山马~1.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白山马生产基地开发初期
孙唐康
白山马位于昌江县保平、乌烈公社(今十月田镇、乌烈镇)之间,地势较为平坦,东至青山水库,西至纳凤、峨沟村,南靠昌化江,北至石昌公路。东西走向6公里,南北走向3公里,总面积19350亩,宜垦面积14000多亩。过去这里是野鹿、黄猄、野猪出没的一片荒山。白山马交通便捷,溪流横贯,水源充裕,土地肥沃,灌木丛生,日照充足,气候温暖;适宜种植粮食和橡胶、剑麻、甘蔗等多种经济作物,是一个发展农业生产的好地方。
1976年初,全国掀起农业学大寨的热潮。昌江县委为了在这场运动中开创出一片新天地,决定将白山马这块荒山建设成一个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农业生产基地。因此,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农业为主、综合生产的方式开发白山马,由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所有,按比例分成。当时计划开发
的原则是山水林田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分级平整。总的任务是根据地形逐步平整梯田坡地14000多亩,建设水库一宗,抽水站两处,架设高压线路7公里,兴修大小土路57公里,土路两旁植树造林。此外,还要兴建农业研究站、畜牧场、晒谷场,盖加工厂房、开挖鱼塘,总计挖土50000多立方。要在两三年内完成全部开发任务,必须采取群众与专业队共同劳动的办法,分期分批建设。第一期开发任务,主要是砍山19000多亩,兴建大小土路10条,总长22公里,植树造林分成129个方格(每方格150亩),平整高标准梯田6000亩。
为了顺利地完成白山马开发的一期工程,县委成立了开发白山马生产基地总指挥部,由县委书记林祖基同志担任总指挥,李玉堂、何焕昭、邹立绍同志为副总指挥,各公社党委书记和县机关部委办局主要领导为指挥部成员,由郑善光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具体工作。各公社也分别成立指挥分部,由公社党委书记任分部指挥,各村党支部书记、工作队副队长为指挥部成员,并设政工组、施工组、后勤组负责具体工作。大队成立民工连,生产队成立民工排
,实行层层领导,逐级抓落实。
开发白山马伊始,曾出现过要不要开发这片荒山的辩论。当时,地处白山马附近的保平公社姜园大队有人说“开发白山马,会斩断我们村的龙脉”。姜园、乌烈、峨沟等大队的一些社员则说:“开发白山马,占了我们的地,我们吃了亏。”“白山马开发后,我们这里就没有了烧火柴,将来连个放牛吃草的地方也没有了。”针对这些问题,县、公社、大队分别召开干部会议与贫下中农大会,在全县展开“是发展集体经济,改变山河面貌,加快学大寨步伐,还是守着旧摊子,过着穷日子,空喊学大寨”的大辩论。通过辩论,把全县干部与群众的思想都统一到开发白山马的战斗中来。1976年3月20日,随着县委一声令下,短短的几天时间内,全县各公社近万名农民高举红旗,拿起山刀,扛起锄头、铁铲,背上铺盖,浩浩荡荡地汇集到白山马;他们搭建起简易茅房住下来,拉开了开发白山马的序幕。
开工后,广大干部群众风餐露宿,艰苦奋斗,夜以继日砍山垦地,工地上垦荒者们劳动热情高涨。海尾公社
五大大队一百多人,仅用了20天就开垦荒地80多亩,并全部种上花生。
在劳动中,各级干部坚持与群众同食同宿、同学习、同劳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群众大干社会主义的热情,涌现出大批的先进人物。县委委员、红卫公社红旗大队(今七叉镇乙洞村委会)党支部书记刘亚出年过五旬,患有肺病,公社领导多次劝他回家,但他坚持不下火

白山马~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yb33319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