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站 更新时间:2009-11-27 点击数:611第一章 职业与体育锻炼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现代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使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繁重的体力劳动大大减少,脑力劳动的比重逐步增加。现代职业人需要体育来适应与胜任工作岗位,提高生活品质。 本章核心问题: 职业人的健康观必须与时俱进 现代职业人更需要体育锻炼 职业岗位标准是高职体育课程内容的重要依据 第一节 现代社会分工与现代人特征一、社会分工传统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社会分工很少,而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一)分工的概念分工分为两大类:一是自然分工,根据生理特点从性别、年龄的差别实行的劳动分工,如最早在原始社会氏族内部出现的妇女和儿童进行采集、壮年男子进行打猎的分工。二是社会分工,根据大规模的社会生产活动需要进行的分工。把社会生产划分为不同的产业部门,如工业部门、农业部门,或称第一次产业部门、第二次产业部门等称一般分工;把工业再分为轻工业、重工业,以及把农业分为种植业、畜牧业等称为特殊分工。社会分工是指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劳动分工,是对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不同部门,以及生产中的不同工序配置不同的劳动力,实行分工协作,提高劳动生产率。(二)社会分工的进程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分工形式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如在历史上已有过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是游牧业同农业的分离,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出现了私有制。第二次是手工业同农业的分离,出现了城市和乡村的分离。第三次是生产者同经营者分离,出现了商人阶级。一般地说,分工推动着生产和社会的发展,生产和社会的发展又使分工改变着形式。二、职业的概念与内涵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在分工体系的每一个环节上,劳动对象、劳动工具以及劳动的支出形式都各有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各种职业之间的区别。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中国职业兴替的周期也越来越快。据统计,中国目前已经有了1838种职业,其中不少是新兴的职业,并且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一)职业的概念职业是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并满足精神需求的工作。(二)职业的分类目前,国内外尚没有较为统一的职业分类方法,各个国家有不同的职业分类方法,即使在统一国家也有所不同。1、根据西方国家的一些学者提出的理论,在国外一般将职业分为两种类型(1)按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性质、层次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方法把工作人员划分为白领工作人员和蓝领工作人员两大类。白领工作人员包括:专业性和技术性的工作,农场以外的经理和行政管理人员、销售人员、办公室人员。蓝领工作人员包括:手工艺及类似的工人、非运输性的技工、运输装置机工人、农场以外的工人、服务性行业工人。(2)依据各个职业的主要职责或“从事的工作”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方法较为普遍,以两种代表示例。其一是国际标准职业分类。国际标准职业分类把职业由粗至细分为四个层次,即8个大类、83个小类、284个细类、1506个职业项目,总共列出职业1881个。其中8个大类是:①专家、技术人员及有关工作者;②政府官员和企业经理;③事务工作者和有关工作者;④销售工作者;⑤服务工作者;⑥农业、牧业、林业工作者及
职业与体育锻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