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城市道路与交通系统
规划设计
引言
交通的空间范围是有很大差别的,城市交通属于中间空间范围的交通,是内容最为复杂的交通。为了便于研究,又将它分为两部分,即城市交通与城市对外交通。
城市交通主要指城市内部的交通,主要通过城市道路系统来组织:
城市对外交通则是以城市为起点与外部空间联系的交通,如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以及管道运输等。
第一节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第二节城市对外交通规划设计
第三节城市内部交通规划设计
主要内容
第一节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一、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
二、城市道路系统组织和横断面的确定
一、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
1. 组织完整的道路系统
2. 按交通性质不同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
3. 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
4. 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的要求
5. 满足铺设各种管线和人防工程的要求
在城市总体布局中要尽量使交通能够在全市范围内均衡分布,避免过于集中在少数干道上,使交通复杂化和造成突出的单向交通。
工业过于集中城市的一隅,形成明显的单向交通。
干道网密度
城市道路系统中交通干道应占有一定比例,通常用干道网密度来衡量,单位以公里/平方公里(km/km2)表示,即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面积内平均所具有的干道长度。
干道网密度越大,交通联系也越方便,但密度过大,会造成城市用地不经济,增加建设投资。
一般认为干道恰当的间距为600一1000m,相应的干道网密度为2—3km/km 2。
我国城市道路交通正处于发展的阶段,在规划中,除大城市设有快速道外,大部分城市的道路都按三级划分,采取下述的规划指标;
(1)主干道(全市性干道),主要联系城市中的主要工矿企业。主要交通枢纽和全市性公共场所等,为城市主要客货运输路线,一般红线宽度为30—45m;
(2)次干道(区干道),为联系主要道路之间的辅助交通路线,一般红线宽度为25—40m:
(3)支路(街坊道路),是各街坊之间的联系道路,一般红线宽度为12—15m左右。
为了明确道路的性质、区分不同的功能,道路系统应该分为交通性道路和生活性道路两大类。
交通性道路是用来解决城市中各用地分区之间的交通联系以及与城市对外交通枢纽之间的联系。
其特点为行车速度大,车辆多,交通性质以货运为主,车道宽,,对道路两旁要求避免布置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建筑。
生活性道路主要解决市内各分区内部的生产和生活活动的需要。
其特点是车速较低、交通性质以客运为主、,两旁可布置为生活服务的人流较多的公共建筑和停车场地。
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基本形式
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基本形式有三种,俗称为一块板、两块板和三块板。
一块板是所有车辆都在同一条车行道上双向行驶;
二块板是由中间一条分隔带将车行道分为单向行驶的两条车行道,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仍为混合行驶;
三块板有两条分隔带,把车行道分成三部分,中间为机动车道,两旁为非机动车道。
城市道路与交通系统_第九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