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抉择——读小说《沧浪之水》有感是理想,还是现实?是平凡,还是崛起?是信仰,还是沉沦?站在人生的岔道上,池大为思索过、痛苦过,但是依然做出了心灵的抉择。也许超然之士、高雅之人对他的选择很失望,但是,这就是三千红尘中的芸芸众生脱不开的羁绊和枷锁——如何更好的生存下去?沧浪之水,取自于摘自屈原的《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从字面上不难理解这两句辞的意思:沧浪的水清,可以洗我的帽缨;沧浪的水浊,可以洗我的脚。这两种“与世推移”和“深思高举”的处世哲学,一直拷问着主人公池大为,拷问着作者阎真先生,同样也拷问着每一个正在奋斗、追寻,或者已经追寻到成功的人。池大为的选择,是有其家族根源的。池大为的父亲作为高级知识分子,在划为右派后,仍然在践行入世、出世的清浊中郁郁而终。是孔子的“克己复礼,万世师表”,还是孟子的“舍身取义,信善性善”;是屈原的“忠而见逐,情何以堪”,还是陶渊明的“富贵烟云,采菊亦乐”,都给了他们两代人道德血液的底线。父亲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是在清浊中苦苦思索原本的意念、理想的随波逐流,虚拟的尊严和真实的利益最确切准则的信念,最终只能放在泥土上心灵独白一番,打开它审视自己的灵魂。虽然池大为毕业后进入卫生厅,获得完成父亲夙愿、一展才华的好机会,但是他始终不能和厅内那尔虞我诈和官场的波诡云鹬融合在一起,那些人情百态编制起来的网把他阻隔在外边!这时的他默守着知识分子的清高,格格不入,他骂那些挣宠献媚的人为猪人、狗人。当因自己的仗义执言被坐冷板凳,那些猪人、狗人爬到自己的头上,名利双收,而他自己娶妻生子,生活的现实以无法抗拒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真实性逼迫到他头上的时候,他内心所承受的矛盾是鲜明而沉重的!他不能放弃那属于他的清高,又不能向他所不耻的世俗低头,然而现实的压力又不得不让他羡慕那些他一向不耻的猪人狗人用他一向不耻的手段弄到的东西!他逃避、去算命占卜,也曾因不堪现实生活的重负被逼着跑关系、献殷勤,但那些东西始终学不来,用不像。时来运转,一个在心中压抑很久的念头破土而出,而就是这个念头,给他带来的是巨大的转折,不经意间,他戏剧般的拥有了以前望穿秋水的东西,官位、金钱、荣誉,甚至当上了厅里的一把手,这一切来的让他都觉得莫名其妙!他拥有不错的能力,拥有知识分子那份道德的底线!当他踌躇满志大干一场时,才发现有时那些放之四海皆真理的东西,在真正操作起来是多么的难,有时甚至要把他默守的底线降低,去迎合他一向不耻的世俗!他一度对这样的情形不解,这又成为重压他心头的另一巨大的矛盾!在不得志时,一方面他为了避开厅内的人情百态,甘愿去坐冷板凳的工作,且自我解嘲说可以有一个清净的环境去看看书写点东西;另一方面他想拥有一个比现在大一点的房子,好让他们夫妻不和岳母儿子同处一室。在儿子被烫伤,需要住院的时候,又不得不有求于那些春风得意的猪人狗人!妻子的怒其不争、妹夫的巨大差异和以前的同学的苦口婆心和现实中的一切一切都要他要有个转变,至少能让他像正常人一样的生活,然而内心墨守成规的东西成为他不能逾越的底线。他在自己的原则与强烈的现实压力之间,做着巨大的煎熬。在得志以后,一开始的拒贿事件让他名声远扬,一连串的政策让厅里的工作有声有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不记前闲,以最大的包容,解决了以前敌对者的各种问题,赢得了良
《沧浪之水》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