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具体的舞台形象再现社会的斗争生活,能激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反映,达到社会教育的目的。戏剧的概念中国古典戏剧中国传统戏剧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故称“戏曲”。戏曲是一种以演员的表演为中心,以唱、念、做、打等手段为基础,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中国古典戏剧主要包括宋元南戏、元杂剧、明清传奇及近代、现代的京剧和各种地方戏。戏剧的角色分为生(末)、旦、净、杂、丑几个行当:男角称末(生)行,分正末、副末;女角称旦行,分正旦、副旦;净行,以扮演刚猛凶恶的人为主,有男有女;杂行,包括孤(官员)、孛老(老年男子)、卜儿(老年妇女)、徕儿(小孩)、细酸(穷秀才)等。正旦、正末是两种主唱角色。正末主唱的剧本叫末本,正旦主唱的剧本叫旦本。另外有丑行,又称“三花脸”或“小花脸”多扮演性格诙谐的人物,有文丑和武丑之分。中国戏剧的角色戏曲语言的组成戏曲语言包括曲词、宾白和科介三部分。其中曲词是剧中人物的唱词,宾白是剧中人物的说白,分对白、独白、旁白和带白(插在曲词中的说白)等。科介,是剧中关于动作、表情和音响效果的舞台指示。鉴赏戏曲语言主要是以鉴赏曲词和宾白为主。戏曲语言的特点1、语言通俗化、口语化2、强烈的抒情性3、节奏鲜明,具有音韵美鉴赏戏曲语言的要点要在了解剧情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加以品味,要:1、理解其语意2、注意修辞特点3、认识其推动情节和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古代戏剧的艺术手法超现实的想象、夸张和借景抒情是古代戏剧常用的艺术手法。1、我国古代戏剧注意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段,通过奇特的构思,表达难以实现的愿望或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2、我国古代戏剧还继承了古代诗歌注重意境美的传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使写景成为抒发思想感情,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京剧知识京剧的前身是安徽的徽剧。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剧戏班相继进入北京演出,它们吸收了汉调、秦腔、昆剧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使徽剧与这些剧种逐渐融合,演变成一种新的声腔,更为悦耳动听,称为“京调”。清代末期民国初期,上海的戏院全都为京班所掌握,所演的戏称为“京戏”。京剧是徽剧与汉调、秦腔、昆曲融合,演变而成的。或:徽剧经过与汉调、秦腔、昆曲融合,而演变成了京剧。盗草田汉简介《白蛇传》故事梗概:五千年前,白蛇素珍在宁幽山修炼的时候,被一个扑蛇的家伙盯上了,从山腰追到山顶,险些被那家伙逮了去。幸好,山上有个小牧童看到她逃的可怜,让她钻进他的牧笛中,躲过一劫。当时,她对牧童千恩万谢,却奈何身为蛇身无语言表,只得眼睁睁望着牧童离她而去。千年之后白蛇修得人身,为报答救命之恩,下山来到西湖与许仙相会,两人结为夫妇, 幸福美满。但好景不长,白素珍的身份被法海和尚识破, 从中作梗,他骗许仙令白素珍喝上雄黄酒,白素珍显出蛇形,吓死许仙,白素珍为就丈夫不顾生命危险上仙山盗取灵芝。
盗草--北师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