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余华研究综述.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余华小说语言研究综述摘要:余华是一位成就突出的中国当代先锋作家,自1984年处女作《十八岁出门远行》发表后,其一系列实验性极强的作品一直倍受评论界和文艺界关注。受到西方哲学“语言转向”的深刻影响,余华的语言简洁明快、新锐诡异,通过语言的尖新求变阐释自己对世界的深刻理解。余华小说语言的研究,受到了关注。关键词:余华;小说;语言;研究;综述;语言学与文学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是小说及其他文学样式的载体,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风格正是通过语言表达和体现出来的。风格成熟的作家在作品词汇、句法、修辞等方面都会表现出自己的特点。余华是一位成就突出的中国当代先锋作家,其作品一直是学术界和评论界讨论的热点。自1984年评论家肖复兴发表的第一篇余华研究论文《一月清新的风》开始,关于余华其人其作品的研究从未间断。早期主要是针对单篇作品的研究论文,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大量对余华作品多角度多方位解读的论著。综观20余年的余华研究历程,评论界对余华文学创作的研究主要集中从五个方面展开:小说的主题思想及成因;创作母题及演化;创作风格的前后转变;独特的叙事艺术,以及比较研究等等。这其中对于余华小说语言的探索由于研究角度的不同,可以概括为三个主要方面加以简单的评述,系统地勾勒出余华小说语言研究的运行轨迹。纯文学角度谈语言特色余华作为先锋作家中的佼佼者,他表现出对文学的语言和文本的巨大热情。他作品中关于暴力、死亡、苦难和欲望的主题,对人物的刻画等都因其语言的独特运用而引起文坛的关注。评论界也纷纷从文本分析的文学角度谈语言特色。研究余华的著名学者李平教授说:“在小说的语言上,语言的‘诗话意味’没有了,少了些文人气,而多了些民间文学的喜剧风格。”邓大琥的《余华小说的语言特色》中,用“简洁又动感十足的语言”、“诗兴的比喻”来强调作品语言的“真实性”;正如马知遥在《论余华小说创作的先锋性》(2007)中说:“让语言决定思维的形成。”这类评论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小说事件语言、人物语言的归类分析,来强化作者的创作风格和作品的主题思想。在比较文学领域,也涉及到了余华小说语言的比较研究。“评论家都认为小说的语言多借鉴了国外先锋语言”;“十分重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段的运用,主观性描述新奇而时髦,句子结构复杂而冗长”①“‘许多年以前’,‘许多年以后’,《百年孤独》中的这种句式得到了充分的实现,打破了故事的自然进程,使故事随意跳出原有的封闭圆圈任意确定新的起点,巧妙地进入了叙述的进程之中。”②黎晨的《黑色幽默对中国当代作家的影响研究》中也以余华为例,对余华小说的语言特色作了简要的艺术性分析。二、叙述学、文艺学角度谈语言运用:在关于余华“怎么写”的文本形式研究中,对其作品的叙述语言、文类颠覆、重复叙事等层面的研究经久不衰,而且呈现出“细化”倾向。根据研究侧重点的不同,可以把对其文本形式的研究分为1990年前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和21世纪初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990年前后,这个时期的文本形式研究多谈及余华作品的叙述语言与常规小说的不同之处。如张卫中于1990年发表的《余华小说解读》(当代作家评论)和王彬彬于有1991年发表的《余华的疯言疯语》(当代作家评论)。在研究者早期的印象中,余华小说对被叙时与叙事时间进行割裂,其文本序列“成了一种令人心醉神迷的词语施虐”,“像一堆白日梦呓,或者像一个精神病人

余华研究综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hangjinlai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19-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