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 红楼梦》的命名艺术湘潭市一中章新华 一部《红楼梦》,让人百读不厌,单说其命名的艺术,就叫人回味无穷。 先就书名来说,原名《石头记》是自譬所记石头之事;《风月宝鉴》则戒妄动风月之情;《情僧录》指宝玉有情人做了和尚;《金玉缘》记金锁与宝玉相配的姻缘;《金陵十二钗》则明指书中十二女主角的故事。至于《红楼梦》,本是太虚幻境中警幻所演之曲名,古代的“红楼”是指富豪权贵人家妇女所居的华丽楼宇,如白居易《秦中吟·议婚》中就有“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之句;“梦”则是“本书主旨”之所在,在提纲挈领的《红楼梦引子》中,作者就明确指出要演出“悲金悼玉”之“梦”,所以梦觉主人序中说:“红楼富女,诗证香山,悟幻庄周,梦归蝴蝶。”以为此名总其全部,最为切中题旨。 《红楼梦》实在是天下第一大奇书,又是一个永远难以参透的谜。作者自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作者想必怀有某种难言之隐,遂令天下后世的万千读者难解其中之味。几百年间,考证家们众说纷纭,至今也没能说出个所以然来。在人、地、物的命名上,曹雪芹可谓煞费苦心。我们看书中的地名:石头所生之地曰大荒山无稽崖青埂(情根)峰,“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的警幻仙姑所居之处叫离恨天灌愁海放春山遣香洞太虚幻境,十里街仁清巷葫芦庙隐寓“势利”、“人情”、“糊涂”之意,铁槛寺、馒头庵则寓意生死界限与坟墓,范成大有诗云:“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读者诸君不妨再读一读唐代诗僧王梵志的两首打油诗,其一云:“世无百岁人,强作千年调。打铁作门槛,鬼见拍手笑。”其二云:“城外土馒头,馅食在城里。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诸君切勿听信曹公之言,以为真是馒头庵的馒头好吃。 至于人名,全书据统计写了四百二十余人,太平闲人张新之曾说:“是书名姓,无大无小,无巨无细,皆有寓意……有正用,有反用,有庄言,有戏言,有照应全部,有隐括本回,有即以一事而信手拈来,从无信口杂凑者,可谓妙手灵心,指麾如意。”空空道人,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皆是子虚乌有,痴梦仙姑,钟情大士,引愁金女,度恨菩提,均属太虚幻境。茶名“千红一窟(哭)”,酒名“万艳同杯(悲)”,已隐指书中女子皆为悲剧。甄士隐(真事隐)、贾雨村(假语存)、娇杏(侥幸)、霍启(祸起)、英莲(应怜)、冯渊(逢冤)等名,脂砚斋已经揭示了其中寓意,对其他主要人物我们也不妨来试“解”其中之“味”。 主人公宝玉身上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和命运,倾注了他的满腔热情。“至贵者宝,至坚者玉,”隐寓宝钗生于富贵之家,黛玉是坚贞之人,宝玉则兼而有之。但全书中他只有一个小名,太平闲人《〈石头记>读法〉认为:“宝玉有名无字,乃令人在无字处追寻,所谓喜怒哀乐未发之前,又先天本来无字也。”高启《梅花》诗云:“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林黛玉、薛宝钗之名当与此诗有关。《终身误》曲子中唱道:“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按第一回的说法,林黛玉原是西方灵河畔三生石边的绛珠仙草,只为报答神瑛侍者的“雨露之惠”而历世下凡,“以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第三回中宝玉因黛玉“眉尖若蹙”,为她取字“颦颦”,对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黛玉来说可谓传神写照。“薛”与“雪”谐音,薛宝钗实为一冰雪美人,
略谈《 红楼梦》的命名艺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