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梁家河》《梁家河》是一部由陕西人民出版社于2018年5月出版发行的一部纪实文学,书中详细记述了青年时期的从15岁到22岁在梁家河生活的点点滴滴。改书自2018年5月2日上市以来,短短13天的时间里,销售了120万册,况且发行数量仍在急速增加,足见其社会认可度之大和反响度之高。书中以平实的语言生动的再现了当年在梁家河的知青岁月,真实的向我们展现了青年能勤劳、善思考、敢吃苦的精神。梁家河是总书记思想成熟和精神升华的发源地,记录了总书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决心和工作作风,正如后来自述:“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个有大学问的地方。”由此可见,在梁家河的七年时间里,总书记通过生活、劳动所获之大,也足见这七年的岁月对总书记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书中详细介绍了年轻时期的在梁家河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主动与群众用心沟通,并且能以身作则,敢于承认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从点滴做起,时刻不忘为了群众,和群众敢于打成一片,并得到了群众认可和支持。更为可贵的是他被推举为村支书,带领大家打淤地坝,挑粪种地并能大胆探索寻找出路。书中有一个关于带领当地群众修建沼气池的事迹让人印象深刻,书中记述了发现当地村民在环境极端恶劣的情况下仍然烧柴做饭,大量砍伐树木,他了解到了沼气的好处以后,远赴四川考察沼气项目,克服种种困难、攻克各个难关,最终建成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并能发扬光大。既改善了环境又提高了群众的生活水平,通过这个事迹,我们不得不佩服总书记那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不畏艰难的品质。在梁家河的七年时间里从一个懵懂少年,不谙世事、迷茫彷徨,成为一个勇于担当、有胆识和气魄的优秀共产党员。《梁家河》全书10余万字,40多幅精彩图片,将的七年知青岁月描绘的栩栩如生。第一部分“树高千尺忘不了根”,讲述了生活在梁家河、离开梁家河以及回到梁家河这三段时间里对梁家河的热爱,正如书中阐述,在的心里,梁家河是挥之不去的乡情,是他精神升华的起点,是他为民做事的信念以及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交织起来的绵绵深情。总书记在一次座谈会上阐述,他到农村插队时,给自己定下座右铭,从修身读书开始,始终求知若渴,即使是上山放羊都不忘读书积累知识,很多知识基础都是那时打下来的。总书记说,陕西是根、延安是魂。足见在梁家河生活奋斗的七年对他的影响之大。在贫瘠的黄土地上,他不断思考着“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最后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梁家河的水土养育了不假思索的回答“我确实把自己当作是一个延安人,因为这是我人生的一个启承点”第二部分“窑洞里长满了故事”,从1968年12月22日毛主席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开始,1700万有志青年奔赴祖国各地,开启了一段刻骨铭心的人生历程。这其中就包括年仅15岁的如何紧密依靠、团结群众,和群众同甘共苦的打坝修田、建沼气池等生动场面,也阐述了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如何刻苦学习、不忘修身的励志故事,在逆境中仍然不忘初心,在磨砺中脱胎换骨,求知若渴、砥砺前行。七年的时间里只吃过邻居救济的一次白米饭,跳蚤满身咬,每天要推200车土,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得到的评价是“从不撒
走进《梁家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