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试析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政策效果.pdf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万方数据
试析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政策效果王丽一�—商业经济�錑�[����������1009��6043(2005)06��0076��02�诹��桃抵耙笛г海�诹��档そ����[������见效快、强烈的宣告效应等优点,又有容易引起经济震动,不宜经常调整等缺点,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一、引言作为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初始意义在于保证商业银行的支付和清算,之后逐渐演变成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达到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以满足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需要。准备金有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之分,法定准备金是由中央银行规定必须上缴的部分,超额准备金则是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存款账户中保持的超过法定准备金的部分。由于中央银行规定对法定准备金短缺实行罚款制度,因此,银行必须持有一定数额的超额准备金,以适应法定准备金调整的需要。文中所指的存款准备金就是法定准备金部分。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在��年建立起来的。二十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经历了八次调整。而每一次调整几乎都与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经济的意图有关。自2003����������2(104��������������������������呈现出通胀态势,信贷总量过快增长。针对这种经济����������������������2003��9��21����2004���半年多的时间里,连续三次宣布调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央行频频动用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实现间接调控宏观经济,可见这一政策工具在央行政策贯彻中的重要作用,应对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作用力进行再次思考。笔者将从央行八次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人手,深入探讨法定存款准备金二、我国八次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及基本背景简介��年,为让人民银行掌握相当的信贷资金,以行使调整社会信用结构的职能,我国建立了存款准备金制度。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实行差别准备金率,即按存款种类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企业存款为�%,农村存款为�%,储蓄存款为�%。过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使当时专业银行��������������������������������������(������������������������)����������������������������年,为克服存款准备金率过高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衡,中央银行改变了按存款种类核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做法,一律调整整为�%。这是自��年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以来的第一次调整。��年和��年,中国人民银行为适当集中资金,支持重点产业和项目的资金需求,同时也为了紧缩银根、抑制通货膨胀,两次上调了法定存款准备金����1987����10��������12����1988��9��������1998��3��21����������������������������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法定存款准备金率��13������8����������������������������������分布由各金融机构确定。抑制通货紧缩,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月�日起下调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ハ碌鞯�%。�崭迦掌赸��—�—�[��������������(1968��)����������������������������

试析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政策效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