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阅读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
高考中小说的命题指向四个关键词:
环境、情节、人物、主题。
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
; ;
; ;
7、分析写作技巧。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给人物活动提供背景
②渲染某种气氛;
③烘托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④推动情节的发展;
⑤暗示小说主题。
社会环境(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
如《药》写士兵衣服前后的一个大白圆圈、人物用的是洋钱等,反映了那个时代特有的气息。再如《孔乙己》中写长衫帮、短衣帮的喝酒方式,揭示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为孔乙己的出场作了铺垫。
台湾作家陈启佑的《永远的蝴蝶》,小说以雨开篇,并以雨贯穿全文,雨有什么作用?
①故事发生的天气,人物活动的背景;
②雨还渲染了笼罩全文的阴冷氛围;
③推动情节发展,雨是不幸和灾难发生的原因;
③暗示悲剧主旨,雨又是泪水和痛苦的象征。
17. 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7分) ①第(3)段,作者着力描写清明时节茶村的景象,有什么作用?(4分)
(1)(4分)
①清明季节正是采摘春茶的时节,把故事放在这样的时节展开(1分),为下文作者多次见到徐阿婆,了解徐阿婆做好了铺垫(2分),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1分)。
②把故事发生地放在一个风光旖旎,景色秀美的茶村(1分),为塑造人物提供一幅清丽的背景(1分),衬托(比喻)文中主人公优秀品质如同茶村一样美丽动人(2分)。
③把故事发生地放在一个风光旖旎,景色秀美的茶村(1分),为塑造人物提供一幅清丽的背景(1分),为下文写徐阿婆追求一生的清名做铺垫(2分)。
【评分参考】答对其中1个要点,表达清晰,即可得满分。按点给分。意思对即可。
《晚秋》(2)小说第⑴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做简要分析。(6分)
(2)(6分)运用景物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1分)运用反衬、拟人的手法,突出了主人公瓦萨卡沮丧、自卑的心境。(2分)引出下文,为后文写主人公瓦萨卡的处境艰难做铺垫。(1分)点明主人公心情烦闷,与小说结尾“觉得心里有一丝暖意”形成对照,突出人物的心理变化。(1分)照应题目,与结尾呼应,使作品结构完整。(1分)
要点:
①照应前文《适园小记》中的相关内容,写出了胡令行工作生活的环境;
②用环境的优美衬托胡令行品行的美好;
③推动情节的发展,朱慨然急于寻找“适园”。(答对3点即可得3分,意思对即可)
海淀二模:
阳光下闪着一个很大的湖,湖心有一小洲,一条柳堤如绸带从岸边飘到洲上。湖的彼岸,有一座不高的山,绿云间露出古寺的一角红檐。
请分析文中画线语句在小说中的作用。(3分)
《等待戈多》:文中多次写到“六月的阳光照着静静的沂河,河面上有水鸟在盘旋”等景物,作用是什么?(4分)
①描写沂河优美的自然风光,渲染静谧、优美的环境氛围,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1分)②烘托葛多年青时的英姿勃发、壮志满怀。(1分)③前后照应,触发主人公思想转变,推动情节发展。(意思对即可)
小小说阅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