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摘要 1
关键字 1
1流行特点 1
2症状 1
1
1
3病理变化 2
2
2
4诊断 2
2
2
2
2
2
2
2
3
鉴别诊断 3
3
3
3
5预防措施 3
3
3
3
3
6治疗 3
4
4
4
4
4
4
5
5
5
5
5
参考文献 5
致谢 5
犬细小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治
指导老师班级姓名
摘要:犬细小病毒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剧烈的呕吐、出血性肠炎和白细胞显著减少以及心肌炎为主要特征,发病率高,传染性强,死亡率高,是危害我国养犬业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犬细小病毒的发现只有30年的时间,但该病毒对犬的感染危害严重,在东北、华东和西南等地区的警犬和良种犬的陆续发生和蔓延,特别是该病于2001年广泛流行,给养犬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CPV感染时犬科动物最常见的、最主要的病毒性疾病之一,是食肉动物细小病毒的典型代表。世界各国对该病毒生物学特征及其疫病的防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就病毒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的综合诊断,结合血液学检查。采用综合诊疗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关键字:犬细小病毒;诊断;防治
犬细小病毒是由犬细小病毒引起的犬的一种接触性急性致死性传染病。病的特征是剧烈呕吐、出血性腹泻、血液白细胞显著减少,或非化脓性心肌炎。本病常发生与幼犬。
1流行特点
犬是本病的主要感染者,特别是断奶前后的幼犬最易感。其它犬科动物如狼、狐、浣熊等动物也能感染。患病动物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随粪便、尿液、呕吐物及唾液排出体外,污染食物、垫料、食具和周围环境,康复犬的粪便可长期带毒。健康犬主要是摄入污染的食物和饮水或与病犬直接接触而经消化道感染。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犬均可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2症状
被细小病毒感染后的犬,在临床上可分为肠炎型和心肌炎型。
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7-14天,病初表现发热(40℃以上)、精神沉郁、不食、呕吐。初期呕吐物为食物,即之粘液状、黄绿色或有血液。发病一天左右开始腹泻。病初粪便呈稀状,随病状发展,粪便呈咖啡色或番茄酱色样的血便。以后次数增加、里急后重,血便带有特殊的腥臭气味。血便数小时后病犬表现严重脱水症状,眼球下陷、鼻境干燥、皮肤弹力高度下降、体重明显减轻。对于肠道出血严重的病例,由于肠内容物腐败可造成内毒素中毒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使机体休克、昏迷死亡。血相变化,病犬的白细胞数可少至60-90%()。
发病急,病程短,多
犬细小病毒的诊断与防治_正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