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溪目录黔西县谷里镇《砚溪》编委顾问:杨智平曾科熊佐廷卢永峰张忠义主任:雷秀祥常务副主任:谭勇主编:王声福副主编:肖林徐道华付邦亮熊世龙严开永编委:郭建超涂学勇张文军孔宪书张文益袁时军李荣跃曾家铭李俊封面设计:(破土)谭勇摄影:谭勇封面题字:雷秀祥责任编辑:雷秀祥谭勇主办:中共谷里镇委员会谷里镇人民政府卷首语谷里这条河谷里这条河是条很小很小的河,但它却像根银线串连着谷里的山水田园,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它那哗哗的水声在讲述着一个又一个故事。这条小河从远古流来,穿越在历史的时空中,穿越在一望无垠的平川—谷里,然后变为伏流,默默地流向远方。这条小河,为开辟、灌溉沿河两岸良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它养育着谷里人民。谷里的历史、文明便从这里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谷里这块土地上的历史被搜集编入了《大定府志》、《贵州通志》。这条河中段,地势开阔,土地肥沃,风景秀丽,人口集中,市井繁华。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故里蒋乔芳、张仲芳等仁人创立谷里小学,开启了谷里教育的先河。每当放学前,师生都要到小河边洗笔砚、长长的队伍流动在清清的河水里,河水散发着淡淡的墨香。渐渐地,人们便称这段小河为洗砚溪或砚溪,成为谷里文化的象征。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一个名曰《三月》的诗歌园地在砚溪侧畔出现,砚溪水浇开了朵朵五颜六色的诗花,一份份散发着油墨气味的诗刊吸引着人们。几年间,出刊八期,刊诗500余首,参加创作活动的达30余人。后来,因多种原因所致,《三月》诗刊停刊,终止活动。砚溪沉默了,但在期盼着……机遇终于来了!春风又绿砚溪畔。今年年初以来,谷里镇根据县“一古城、两古镇”的战略思路,以完善古镇功能为目标,充分挖掘历史文化,搜索古文化元素,剖析古文化内涵。在古镇建设中,一是逐步修复古迹,重见历史风貌和文化魅力;二是改造老街,将老街改造成“明清风格”建筑,使改造后的古镇与“水西、夜郎、古彝”三种文化元素相融合。三是建设谷驿大道,按“江南水乡”的风格,除打造一条“明清风格”的建筑外,还规划了种植观光农业,将历史悠久的“洗砚溪”打造成“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观河,四是整治村庄,将五里村移民街建成“茶青交易市场”,龙井沟建成“盆景花卉特色一条街”。总之,谷里将是一个乡村旅游景点,即形成“游古镇、看产业、泡温泉、品绿茶”的旅游专线。谷里镇正在着力打造着“煤海、茶乡、古镇”这一旅游文化品牌。同时,深得镇领导的重视,以及诗歌爱好者的通力配合,在《三月》诗歌的基础上,以谷里这条河命名,创办《砚溪》文化刊物。由此,谷里这条河——砚溪河的故事就越来越多了。《砚溪》的宗旨是:挖掘谷里历史文化,讴歌时代精神,宣传谷里,最大限度地满足家乡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谷里文明建设的进程。砚溪——我们的母亲河!亲爱的朋友,希望你支持《砚溪》,走进《砚溪》,成为《砚溪》的主人。让我们共祝她的诞生!谷里镇文娱活动中心暨《今日谷里》《砚溪》创刊启动会召开肖林谷里镇是一个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文人骚客常常驻足的地方。黔剧、川剧、宫灯、龙灯、竹编等民间文化艺术源远流长。上世纪八十年代曾创办享誉县内外的《三月》诗刊,近几年又有《文塔》、《洗砚溪》等文化刊物再现了多元素的谷里文化。2011年年初以来,镇党委、政府根据县“一古城、两古镇”的战略思路,以完善古镇功能为目标,充分挖掘谷里传统文化,搜索古文化元素,剖析古文化内涵。为此,历时三个月的精心酝酿和统筹部署,谷里镇文娱活动中心暨《今日谷里》、《砚溪》创刊启动会于2011年9月10日上午9点在谷里镇召开。镇党委书记曾科在致辞中强调了文娱活动中心暨《今日谷里》、《砚溪》创刊目的及宗旨;指出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应以文化作依托的深远意义;明确了其今后的任务和发展方向。特邀嘉宾中共黔西县党校常务副校长,《杜鹃诗刊》副社长杨智平同志在会上作了激情洋溢的讲话,并即兴赋吟贺词。镇文娱活动中心主任雷秀祥同志在讲话中回顾了古镇谷里多元化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对活动中心今后的工作进行了明确细致的分工。会上全员通过了《谷里镇文娱活动中心实施方案》。与会人员王声福等创作了贺诗并现场吟诵,博得了阵阵掌声。会议由靳咏雪同志主持,并对该次会议作了总结。附:一、谷里镇文娱活动中心组成机构(一)文学部分:《今日谷里》、《砚溪》季刊编写组;(二)文艺部分:书画协会、休闲乐队、职工宣传队、龙灯队、舞蹈队。(三)体育部分:体育协会。二、组织委员会名单:顾问:曾科杨智平熊佐廷卢永峰张忠义镇主管领导:刘臻主任:雷秀祥常务副主任:谭勇副主任:李荣跃郭建超曾家铭李俊办公室主任:熊世龙副主任:涂学勇委员:王声福罗先发孔宪书,张文益肖林徐道华张文军张文实张文勇陈万学张召平袁时均胡天俊蔡德义范庆康赵艳丽詹梦兰刘敏齐思俊黄昌友蒋永兴李正义毛富强贺诗贺词摊破浣溪沙杨智平——贺谷里文艺季刊《砚溪》创刊陌野乌金一望收,碧螺春茶沁香留。古镇
谷里第一期(最后定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