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生境中五爪金龙总黄酮含量的比较
朱慧1,马瑞君1,吴双桃2,林成俊1,陈似龙1
1. 韩山师范学院生物系,广东潮州 521041;2. 韩山师范学院环境化学应用技术研究所,广东潮州 521041
摘要: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Linn.)Sweet)是粤东地区的主要入侵杂草,危害严重农林业生产和自然生态系统。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浸提、硝酸铝-亚硝酸钠显色法测定并比较了自然生境中五爪金龙各器官的总黄酮质量分数,试图为五爪金龙生态适应性的探讨、化学成分开发利用的可行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结果表明:总黄酮质量分数在五爪金龙不同器官中的分布规律相同,表现为叶>根>花>茎,叶片总黄酮质量分数与其他器官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其中植物园生境中五爪金龙叶片总黄酮质量分数为最高, mg·g-1,卧石洞生境中五爪金龙茎总黄酮质量分数最低, mg·g-1;不同的自然生境中,五爪金龙总黄酮质量分数也存在显著差异,光照强度及种间竞争程度这两个因子对五爪金龙的总黄酮质量分数有明显影响,彼此呈正相关关系; mg·g-1(植物园),虽然五爪金龙的总黄酮质量分数低于目前已经报道的一些植物,但是其资源丰富,成本低廉,亦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关键词:自然生境;五爪金龙;超声波;浸提;黄酮类化合物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8)03-1193-05
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Linn.)Sweet), 旋花科(Convolvulaceae)番薯属多年生草质藤本,原产美洲[1],其生态适应性广泛,生长迅速,生产力高,常在路旁、林缘、河岸滩涂、撂荒地、垃圾场及果园等生境中形成群落优势种群,影响农林业生产,破坏生物多样性,其入侵力和危害性不亚于有“植物杀手”之称的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 B. K.),目前广布于东南、华南、西南等区域,是粤东及整个华南地区危害最为严重的入侵杂草之一,其生物量以吨计[2]。
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又称黄酮体、黄碱素,是在植物界中分布最广的一类化学成分,几乎每种植物都含有此类化合物[3],他们常以游离态或与糖结合成苷的形式存在,是具有C6-C3-C6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遍布植物体的各组织和器官。黄酮类化合物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实以及抵御异物的侵入等生理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生理活性,具有明显的抗溃疡、抗肿瘤、抗菌、抗炎、解痉、降血脂及镇痛等作用[4],在医药方面具有广泛的开发前景。
迄今为止,针对入侵杂草五爪金龙的研究包括生活史特性[5-6]、化感作用[7]、光合特性[8]及防除对策的探讨[3],而专门针对五爪金龙的化学成分和对入侵生境的生理生态适应性研究颇少。
本实验选择了潮州市郊五个不同的具有五爪金龙种群分布的自然生境为采样地,以五爪金龙的根、茎、叶及花作为实验材料,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浸提、硝酸铝-亚硝酸钠显色法从五爪金龙各器官中提取黄酮类物质,用分光光度法测其质量分数,研究总黄酮在五爪金龙植株各器官中的分布规律,比较自然生境中总黄酮物质质量分数的差异并分析黄酮类物质对入侵植物生长发育、抵御异体植物和适应环境的作用
自然生境中五爪金龙总黄酮含量的比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