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泰戈尔学佛的人文珠法师讲述一九九0年于香港九龙梁显利中心一、正信正见二、深信因果三、精勤修学四、护法弘法佛学讲座,不同娱乐表演。如果,讲者能将正知正见的佛法,简单扼要,层次分明介绍给听众,而听众又能心领神会,身受法益,则已达到佛学演讲之目的。否则,注重外表,声色娱人,或邪言妖语,蛊惑世人,而听众似受催眠,如痴如狂,为境所牵,哭笑由人,对佛之正法,毫不沾益,反而满腹疑惑,是非莫辨,邪正不分,这又何必?尤甚的是因此种下邪恶种子,沦为魔眷,何等可惜!因此,当我接到香港佛教青年协会来函,邀请来港演讲佛学时,虽然公私两忙,难以抽空,但回心一想,此正是弘正法,辟邪说的机会,岂可放弃?于是放下一切,专程赶来,与各位见面。今天多谢香港佛教青年协会租借场地,举办佛学讲座,也多谢各位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前来参听。但愿藉此机会,能将佛之正法介绍给各位,更愿佛力加被各位,增长智慧,获得正信佛法的利益,这是我个人不远万里而来的愿望,相信亦是佛青协会同人所共同之目的。今次演讲佛学,仍以三天为限。今晚与各位讨论‘学佛的人’,明晚将研究‘观音菩萨法门’,最后一晚讲的是‘成佛捷径’。关于这些问题,相信是各位都想知道的。学佛的人,包括佛教四众弟子。末法时代,去佛遥远,圣贤隐,群邪兴。佛教四众弟子中,真正学佛的人固然很多,而非真正学佛的人也不少。楞严经说:‘阿难当知,是十种魔,于末世时,在我法中,出家修道,或附人体,或自现形,皆言已成正遍知觉。’读此可知,佛的四众弟子中,确然有不少魔鬼投胎,迷惑世人。所以,今天本人站在佛教立场,提出四个原则,作为辨别真假佛子的准则。一、正信正见一个佛弟于,特别是出家人,不但要正信,还要正见。缺乏正信正见的人,简直是邪魔外道,不得名为真佛子。所谓正信,便是理信、智信。令人信仰,合乎真理,透过理智,然后启信,谓之正信。否则便是邪信,亦即是迷信。然理信与邪信,智信与迷信的分野,可从信仰之动机,以及所信仰的对象而判断。人信仰宗教的动机,如果是为寻求真理,了解人生,非为趋吉避凶,而是要理解人因何会有吉凶?非为勤求富贵,弃舍贫穷,而是要研究人因何有富贵与贫穷?非为追求物欲的享受与满足,而是要发掘智慧,为了重建精神文明,便是正信;否则,便是迷信。世上有人,往往为达名利的野心,为遂私欲的占有,而求神拜佛,其动机都不正。动机不正的人,即使是在拜佛,也是迷信。人的信仰,有了正确的动机,还要充份理解所信仰的对象,如果仅凭一时之高兴,或情感的冲动,而盲从附和,人云亦云,何止迷信,徒劳无益,反而为魔鬼利用,沦为魔眷。堕落邪道,实在不幸。然则,学佛的人,岂可不慎?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生于人间,长于人间,觉悟成佛都在人间。既有历史可考证,还有圣迹可寻觅。绝不是信徒幻想出来的人物。当日释尊,彻底觉悟人生真谛,宇宙原理之后,即本其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的精神,将自己所觉悟之真理,及发掘真理的经验与方法,告诉世人,目的令世人和自己一样,理解真理,认识人生,觉悟成佛。同时鼓励世人,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了义教不依不了义教,依智不依识,是何等的客观?又是何等的理智?故先哲梁启超说:‘佛教的信仰,是理信而非迷信,是入世而非厌世,是兼善而非独善。’一个真正
Zrgihp学佛的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