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全面推进本市中小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深化二期课程改革,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健康发展,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一体化的教育格局。目的适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的需要;体现对学生的全面素质进行发展性评价的导向和要求。1、八十年代末,本市实施一期课程改革,通过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和活动课,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个性健康地发展,完善了《学校家长联系手册》。形成2、1998年起,本市实施二期课程改革。构建了基础型课程、扩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功能性的课程结构,加强了课程与社会、科技、学生发展的联系,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性学习。1999年,编制《上海市学生评价手册》。3、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等文件以及本市二期课程改革方案的精神,2004年,修订完成《上海市学生成长记录册》(以下简称《记录册》)。从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分学段和年级对学生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要求。1、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教师评定与家长、社会参与评定相结合。2、学生素质发展状况纵向比较的评定形式。 3、评价结果用等第制与定性描述相结合的方式表示。4、设置了学生素质综合评定,通过教师用描述性语言概述学生素质的个性特点和发展状况。特点5、对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的学业情况确定了评价项目和要求,学业评价不仅关注学生认知水平,更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学生多种能力的评价。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的学业评价重在评价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6、强调了三个方面的要求: 学业评价不仅要看结果,更要看学习过程; 注重学生自我发展的评价; 体现多元化评价,体现个性化差异评价。1、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根据多元智能的理论,对学生实施全面的多元的发展性评价,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用科学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处理好的几对关系2、学生主体和教师指导的关系: 要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在评价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指导作用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评价,在于深入了解学生,实事求是地写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状况的评语。可以成立学业评价委员会,指导学生自评、互评,对学生的评价结果要与学生见面,取得学生的认同。1、开展对学生素质的综合评价工作。确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要把以德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的个性工作之中去。2、加强领导,建立工作的体制和机制。 各学校可以参照33页尚文中学的实施案例。工作要求3、认真实施,在试行中不断完善。 《记录册》平时由班主任保管,并由班主任牵头管理,每学期至少2次组织有关人员对有关栏目作出评价和记载,定期发给学生、家长交流,学期结束时,做出本学期的总结性评价并记载。本《记录册》要妥善保管。
成长手册200410中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