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古诗中花的意象.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国古诗中的花意象我们中国人对花是情有独钟的,所谓“花开富贵”、“花好月圆”、“如花似玉”,多是基于对花的热爱而产生的感叹。中国的花多,咏花的诗作多,爱花的诗人多。陶渊明爱菊,陆游爱梅,周敦颐爱莲,黄庭坚爱水仙。迈步咏花诗苑,试着把这些咏花佳句放在一起品味,你会咀嚼出不同的味道,会享受到更多的趣味。梅花宋代,人们认为梅花开在百花之先,乃是百花的魁首,故称其为“花魁”。梅的坚毅高洁历来被诗人所赞美,众多的咏梅诗脍炙人口。梅与雪常常在诗人笔下结成不解之缘。唐代诗人齐己的《早梅》中的“村前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一句用字虽然平淡无奇,却很耐咀嚼,描绘了一幅十分清丽的雪中梅花图:雪掩孤村,苔枝缀玉,孤梅独放,那景象能给人以丰富的美的感受。唐代诗人张谓的《早梅》中的“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一句句从似玉非雪、近水先发的梅花着笔,写出了早梅的形神,同时也写出了诗人探索寻觅的认识过程,读者自可领略到诗中悠然的韵味和不尽的意蕴。宋代诗人卢梅坡《雪梅》中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一句则充满了理趣,作者认为梅花虽白,终归逊雪三分,雪花虽白,却缺少梅花的一种清香,梅雪均佳,各有千秋。宋代诗人林逋《梅花》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句抓住了梅花枝干横斜、花影疏朗、香气清幽的特点,再衬以清浅的池水、朦胧昏暗的月色表现出十分优美的境界,古人称赞这两句是“暗香和月入佳句,压尽今古无诗才。”。宋代诗人刘克庄《落梅》中的“飘似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一句生动描绘了落梅凋谢飘零、随风四散的凄惨景象,此句一笔双写,不仅用“迁客”、“骚人”的迁谪放逐来比喻“落梅”且用梅花的高洁品格来赞美“迁客”、“骚人”。菊花菊花,不象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一直受到文人的偏爱。东晋陶渊明最爱菊,家中遍植菊花,它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是传诵千古的佳句,诗人融情、景、理趣于一体,读者仿佛亲眼目睹了一位至诚至静的自在之人陶然于田园之乐的那种无拘无束的情态,感受到了那种出诸自然、浑然天成的美好境界。唐代诗人元稹《菊花》中的“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一句从菊花在四季中凋谢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深微的道理,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唐代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菊花》中的诗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地尽带黄金甲。”豪迈粗犷,充满战斗气息,菊花散发出的阵阵浓郁香气,直冲云天,浸透全城,显现出一种豪迈粗犷、充满战斗气息的动态美。“冲”、“透”二字,分别写出其气势之盛与浸染之深,生动地展示出农民起义军攻占长安,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宋到诗人刘克庄的《菊》中“羞与春花艳冶同,殷勤培溉待西风。”一句写诗人殷勤培植,浇灌与春花不同的菊,意在追求一种不随俗沉浮,甘守寂寞,幽芳自赏的情趣。宋代诗人郑思肖的《寒菊》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一句则借菊言志,菊花宁可一直守在枝头,何曾被北风吹落在尘土泥沙中,菊花此时成了人格的写照。荷花荷花冰清玉洁、婀娜多姿、素然天质,她出淤泥而不染的本色,为世人所推崇,千百年来一直牵动着文人墨客和志士仁人的心弦。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小池》中“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一句作者以敏锐的观察与细

古诗中花的意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在水一方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19-02-1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