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赤壁赋》第二课时教案汕头一中高二语文组许斯涵授课时间:2010年12月27日第十八周星期一第5节授课班级:高二(26)班教学目标::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掌握相关的文言知识。:通过讨论,并与《前赤壁赋》比较联系,理解文章的主旨。:从写景状物中读出作者的情感,理解作者被贬黄州时期复杂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从写景状物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难点:道士化鹤这一情节所传达的情感教学过程:一、,检查字句掌握情况·顾安所得酒乎?翻译:可是哪里能得到酒呢?·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翻译:返回登上小船,放它在江中心漂流,听任它漂到哪儿就在哪儿休息。·归而谋诸妇。翻译:回去向我的夫人咨询。,归纳“诸”的用法a众多,各诸b兼词,之于c兼词,之乎,用于疑问句,“乎”相当于“吗”d第三人称代词二、 后赤壁赋时间 七月既望,初秋 十月之望,初冬景色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江流有声,断岸千尺;月出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面对眼前这幅险峻深幽的赤壁之景,作者发出怎样的感慨?明确: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如何理解“曾日月之几何,江山不可复识矣”?:由秋入冬,江山的景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截然不同的景物也使作者对世事瞬变感慨不已,从而联想到自己一生大起大落,想到自己被贬谪的无奈。:宋与西夏交战惨败,全军覆没,
后赤壁赋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