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柳林民俗.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柳林民俗一、春节柳林民间称除夕夜到正月初一(俗称大年)为过年,俗云“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者即是。广义的过年包括整个“新正寿月”,届时家家灯烛,户户红联,老者欣喜,儿童雀跃,共同沐浴着普天同庆的欢乐。除夕俗称年除。早饭习吃油炸糕,以庆祝一年终结。晚上合家团聚,调凉菜、喝烧酒,称“年宴”。宴毕点燃院中炭垒火炉称“点旺火”(城区沿川一带称塔塔火)。睡前给旺火炉及家中灶膛里填放柏叶、柏木片或柏柴香,使香烟燎绕。除夕夜大人小孩故意迟睡或彻夜不眠,俗称“熬年”,也叫“守岁”。50年代前,除夕夜有接神仪式,阖家男子老少提灯笼,捧礼盘,盘内摆放香表、酒器、供献,从居室到大门内外诸神位前上香、焚帛跪拜,尔后燃放爆竹。大年早上,又行醮纸仪式。开门先放炮,然后点神灯。屋内供南海观音、灶君、财神、夫子爷(孔丘)、馗星爷(钟馗)。大小门口贴像供俸门神。院内供天地爷、土地爷、牛王菩萨、马王老爷等,诸神位前,敬礼如仪。此时,大门外灯笼高悬,满院中香烟缭绕,灯火通明,爆竹声声,此起彼伏。  除夕下午大小门前、诸“神”位前均贴大红对联。“守孝”之家头年贴黄联,次年贴蓝色,第三年恢复红色。大小门外两侧摆放“拦门炭”各一块,上贴红签,或红绿纸条束腰点缀。或书“黑汉在此,百无禁忌”字样。  大年早饭吃猪肉哨子(肉片汤菜)挂面汤(或长豆面条汤)。午餐主食羊肉水饺。饭前烧黄二酒以凉菜、炒菜为押品。  大年早饭后,儿子、儿媳携幼抱雏,手执酒具,登居处给父母敬斟喜酒,行跪拜礼,祝福老人延年益寿。平辈年幼者给兄嫂拜年,行拱手作揖礼。拜年礼成,受礼者馈赠行礼者压岁钱。初三、初四日,上年成亲的新婚夫妻须携酒、肉、粉、点四色水礼给岳父母、舅、姑、姨、姐等近亲拜年。  拜年礼在40年代前被认为“正伦”大事,不能苟且。60年代后渐被废止,但散发压岁钱一直沿袭不衰。80年代后,有的视交往关系分赠多寡,或有求于人时带有行贿色彩。二、破五农历正月初五日古称破五,意在破五穷(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大年初一起,家中扫地不倒土,积至初五太阳出山前持至十字路口倒之,谓作“送穷土"。旺火炉燃剩的煤渣煤灰,不过破五不清理,届时结合清街扫院一并收拾。该日传统吃食为五谷面水饺,今已不传。三、人日(人起)正月初七为人日,俗有“人日补大年”之说。故柳林民间人日饮食与大年相同。该日晚上不令儿童外出串门,意恐“失魂”。四、元宵农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亦称灯节。柳林秧歌多在正月十二三出场,以元宵节为中心,古有“正月十五闹元宵"之说。  元宵节期间家家悬灯结彩,灯笼上多写“吉星高照”或字谜字虎。元宵夜观灯猜谜,是柳林人民寓教于乐的活动,富有历史文化传统。  正月十五晚上,家家门前又有“打夜火”之俗。于大门外近街畔处堆放葛针(酸枣枝条)或竖置高粱秸杆(俗称棒棒,成捆状),待日落之后,月华初升之时,家中大人手捧托盘,内置香表供献清茶一盅对天焚化祝祷,然后点燃街畔柴禾。霎时家家门前烈焰升腾,处处儿童欢呼雀跃。高升、二起脚响彻云霄,火光灯光照耀如同白昼。火势稍小时,儿童开始“扑火”,从火堆一侧跃过火焰跳向对侧。年幼者由父母抱越,俗传“扑神火”可以消灾免难。  正月十五前,按地域或按宗族姓氏推出的纠首社家在村中(或街面)公地搭设天官神棚(柳林城川一带称盘子,为一木制神龛),张灯结彩安排灯会。神棚前插立木杆,杆头安置灯碗,排成九曲黄河阵灯油

柳林民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镜花水月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19-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