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事件新闻的摄影表现与考量.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事件新闻的摄影表现与考量             ——兼述京华时报“信息优先”原则  事件新闻涵盖了突发事件与非突发事件的广阔领域,其时效性、叙事性成为媒体尤其是都市报媒体赖以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基石。事件新闻的摄影表现,是媒体报道事件新闻不可或缺的环节,摄影在这块阵地的表现力,不仅是对新闻摄影的理解与把握问题,更是新闻摄影记录社会进程功能能否体现的验证。 京华时报是一份典型的都市报,2001年5月28日由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创办,面向市场、服务北京读者。五年的发展,%的份额(据央视和世纪华文调查数据)。总编辑朱德付认为,这张报纸的成功得益于“事件性新闻”作为报纸编辑理念坚定不移地贯彻。京华时报的“事件性新闻”理念作为报纸编辑方针融入到每一个新闻板块和每一位采编人员的工作执行中,对于京华摄影采编体系而言,“新闻现场的到达”与“有效信息的传达”无疑是实现这一新闻理念的基本前提,而考评则是贯彻理念的重要保证。第一时间抵达现场 新闻是易碎品,“昨日”是早报市场报纸见报版面呈现的一个标准时间截点,延伸到采访中,则是记录当天发生的新闻事件。时效性如何除了图片编辑第一时间刊发使用外,关键还在摄影记者于新闻现场的抵达,尤其是突发事件,“抵达现场”与“抵达速度”成为新闻摄影作品是否具有时效性的关键字。 不到达现场,任何事件都只能是“目击者说”,这只会是文字笔下的还原,而非镜头能力所及,但对读者而言,他更想看到现场画面,于是读者希望摄影记者成为目击者——一个使用镜头目击的人。 “抵达速度”又与获取线索渠道、交通工具、道路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除了常规的设置热线电话、获取电台讯息、建立相关联系人等,还有一些方法被本报采用,如高价购买现场图片、使用手机拍摄照片等,证明了本报对“第一时间抵达现场”这一概念的理解和重视。信息优先原则  “摄影师注重形象的视觉感受,而摄影记者注重形象中的信息”,这是美国新闻摄影教育家卡蒂斯·麦克唐格尔定位摄影记者与其他摄影师的不同。 一个摄影记者到达新闻现场,首先要做的是传递视觉化的有效信息。只取某一个截面或重点着眼于优美光影、构图的塑造而忽试现场有效信息的记录和还原,这只是摄影师,而不是一个合格的摄影记者,因为摄影记者首先是记者。 新闻摄影的魅力在于记录历史进程,有效信息是完成记录的最关键。李振盛的《红色新闻兵》堪称典范,数十年前其作为一个地方党报摄影记者拍摄并冒着极大风险存留的数百幅文革影像,今天给每个人的心灵以极大触动,《目击迫害欧阳湘》等系列作品,没有什么更多技法,但其传递的有效信息让世界震憾。 我们不可以否认的是,新闻摄影存在于每天的工作中,记者们存储卡上记录的内容更多的是非“著名”时刻,在形象信息与视觉中如何取舍呢? 2005年12月21日,北京地坛售票厅起火。记者拍摄下一组照片,其中“地坛牌坊旁浓烟”与“消防员救火特写”两张照片分别从传递信息与视觉表现两个方面考虑。在本报头版使用时,尽管“消防员救火特写”视觉表达好,但缺失了地坛这一重要信息,于是采用了有牌坊场景的这一张,画面虽平淡些,但告诉读者这是地坛旁的一次威胁。火灾常有,而这么重要地方的隐患却不常见,从新闻角度和火险警示性两方面都更有意义。 选取这张图片,并不意味着这张图片完美,恰恰相反,保留信息的同时,很可能损失了构图等专业技法要素,我们

事件新闻的摄影表现与考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枷
  • 文件大小25 KB
  • 时间2019-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