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供应室工作制度.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2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xxx市中医院护理部Nursingcaredepartment一、供应室工作制度(一)工作人员必须熟悉各类器械与物品的性能、用途、清洗、消毒、保养、包装和灭菌方法,严格执行各类物品的处理流程,保证各类器材物品完整性能良好。(二)各区人员相对固定,以严肃认真的态度遵守标准预防护原则,认真执行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流程,有效防范工作缺陷和安全事故的发生。(三)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各项任务,做好相关统计工作。(四)爱护科室环境和财物,勤俭节约,严格按照医院器械、物品破损报废规定处理破损报废物品。(五)严格控制人员出入,非本科人员未经许可不得随意进入工作区域,各区人员不得随意相互跨区。(六)树立职业防护意识,做好个人防护,确保职业安全。(七)加强与服务对象的沟通,定期收集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xxx市中医院护理部Nursingcaredepartment二、供应室质量管理制度(一)建立科室质量控制小组,质控小组每月至少检查2次,发现问题及时分析评价并制定整改措施,以促进质量持续改进。(二)严格按照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执行,规范污物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检查、包装、灭菌、储存、发放的工作流程。(三)包装区实行器械组合、检查包装双人核对,包装者签工号。(四)无菌物品应有明显的灭菌标识,注明灭菌物品的名称、灭菌日期、失效日期,灭菌锅次。(五)已灭菌物品从灭菌柜中取出应仔细检查,如有湿包、散包,应重新处理。(六)无菌包落地、误放不洁之处或被水打湿,均应视为受到污染应重新灭菌。(七)已灭菌的物品,不得与未灭菌物品混放。(八)每批次灭菌后,应确认灭菌过程合格,相关监测、包外化学指示卡合格才能发放。(九)无菌物品发放遵守先进先出原则,发放时核对无菌包的名称及有效期。(十)对一次性使用的无菌医疗用品应进行质量验收,认真检查外包装、生产批号、灭菌日期、标识、产品合格证等。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应拆除外包装,方可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存放。15、按要求做好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资料记录存档,实现可追溯。16、按要求做好消毒液的日常监测,浓度要达标,并做好原始资料记录。xxx市中医院护理部Nursingcaredepartment三、供应室安全管理制度(一)工作人员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掌握防火、防爆知识,能正确使用灭火器材。各班下班前必须关闭水、电、气和设备等开关。(二)凡接触污染的物品、尖锐的器械及刺激性的气体、液体,必须做好职业防护:隔离衣、口罩、手套、防护镜等。(三)清洗机、水处理机、灭菌器等设备均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日常保养维护,严防事故的发生。(四)压力蒸汽灭菌器必须专人负责,持证上岗,每台灭菌器应有年检合格证。(五)低温灭菌器应有专人负责,灭菌前检查物品包装是否符合要求,关严柜门,防止气体泄漏。取放物品时应戴口罩和手套;满或空的气体罐应有标识,每班交接。(六)搬运重物时,合理借助各种工具和请求协助,注意保持正确与适当的姿势。(七)工作区域禁止吸烟,易燃物品远离火源,保持消防通道的畅通。xxx市中医院护理部Nursingcaredepartment四、供应室物品回收制度(一)不在诊疗场所对污染的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清点,采用密封方式回收,避免反复装卸。(二)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器械、器具、何物品,使用者应双层密封包装并注明感染性疾病的名称,由供应室单独回收处理。(三)在去污区清点物品时,发现缺物少件的,有使用科室负责,(清点完后半小时以内,电话通知科室);在检查包装区发现缺物少件的由供应室负责。(四)污染布类不再回供应室,有洗衣房负责回收处理。xxx市中医院护理部Nursingcaredepartment五、供应室质量控制与追溯制度(一)建立健全规范的操作过程、质量控制与可追溯机制。供应室对影响灭菌效果的关键要素进行记录,保存备查,实现可追溯。(二)物理监测不合格的物品不得发放,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三)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物品不得使用,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四)灭菌植入型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生物监测合格后,无菌物品方可发放。(五)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分析不合格的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方能使用。(六)灭菌器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先重复一次生物监测程序,如合格,灭菌器可继续使用;如不合格,处理方法同第五条。(七)灭菌监测:在容器中央及容器的角落或至少两个对角或最隐藏部位,放入包内化学指示物,包外贴化学指示胶带,标识齐全清晰、灭菌合格后,方可发放,记录详实。(八)对使用了生物监测不合格的物品的病人建立档案,以便追踪观察。(九)器械使用后做

供应室工作制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iaoshen1985
  • 文件大小68 KB
  • 时间2019-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