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导论人的社会化怎样理解“后勤社会化”或“养老社会化”中的“社会化”?这些用法中的“社会化”多是指将原来由于单位或国家承担的事务推向社会,准许、提倡或要求全社会共同参与与社会学心理学中的“社会化”相去甚远。案例分析:17岁考上博士神童为何肄业回家?1983年出生的魏永康2岁就掌握了1000多个字。4岁掌握初中文化,在小学只上了二年级和六年级,1991年10月,8岁的魏永康就跳到了县属重点中学,也跳过了他的童年。13岁时,魏永康又以高分考进湖南湘潭大学物理系。湖南湘潭大学原物理系主任颜晓红:“他可以过目成诵,就是说他一篇短文看了以后就把它复述出来的,记忆力非常强,然后这种思辩力很强。”2000年,17岁的魏永康考入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这一次妈妈不能跟在身边,永康无法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2003年,魏永康从中科院肄业回到了老家。魏永康的神奇人生魏永康的生活 在魏永康的生活中,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没有伙伴,也没有玩具。他一天离不开书,站也看书,坐也看书,吃饭也看书,时刻看书。他与人交往的方式仅仅是一句话:你好,一个动作:握手。基本的礼仪和与人交往的规则,他一点都不懂。北京大冬天那么冷的天气他就穿着单衣,还拖着拖鞋就到天安门玩去了?魏永康的妈妈母爱像掘井机一般没日没夜地挖掘着他的潜力。为了照顾他,永康的妈妈陪读了四年大学。没让他搞家务事,妈妈跟他讲,你一心一意地读书,考试得到你的好成绩,将来好考研究生。妈妈不允许他玩妈妈的理想:考上博士,当上科学家,一心一意搞研究。老师与同学评魏永康 同班同学向志清:“他自己生活可以说是不能够自理,独立的行为,独立处理自己的事情,像人际关系这方面的,他还是不能做到的。”颜晓红:“老师安排一些课余,跟专业课程无关的一些东西给他,他妈妈认为不可理解,在一年半的时候我们提出,把他的小孩搬到学生宿舍的时候他母亲反对,他小孩子当时在墙上写了恨死他妈妈这个话,小孩自己还是很想到学生宿舍里面去。”启示?只有经过社会化才能使自然人变为一个社会人,只有经过正常的社会化才能使人变为一个正常的社会人。一个人儿童不能拥有童年,是无法想象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幸福的童年何等重要。曾学梅开始经常教儿子做家务,也欢迎其他同学找他交流,他自己的生活起居早已能够自理了。曾学梅还介绍说,儿子现在非常体贴瘫痪在床的父亲,几乎每天都要为父亲端茶送水。魏永康的母亲曾学梅:“永康比以前懂事多了。他会主动给客人倒茶,不回来或者回来晚了会打电话或即时给你解释。”“他现在都是自己洗衣服,只要一提醒,他就高高兴兴去洗了。有时也让他买买菜。他知道家里经济困难,同一类菜,他总是挑最便宜的买。他知道一家超市的藕尖最便宜,3块4毛5一斤,就在那儿买了几次,有一天涨到3块8毛4一斤,他就跑了另几家超市,发现比这里更贵,后来干脆就不买了,只买了5毛钱一块的豆腐回来。买米也是买1块零四毛的最便宜的米。”
社会心理学-第二章 社会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