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拆迁计划一、摘要: 兖州是古九州之一、全国百强县,现有7镇3个街道办事处和3个省级经济园区,面积535平方公里,人口万。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兖州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打造“工业强市、文化名城、商业重镇”的战略目标,坚持工作到项目、全员抓落实,不断完善重点工作集中会战机制,举全市之力攻坚克难、拼搏实干,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二、关键字: 兖州;改革;变化三、正文: 兖州历史文化悠久,九州文化、大禹文化、佛教文化等交相辉映;交通区位优越,京沪、兖石铁路在此交汇,日东高速等数十条公路干线在境内交织成网,是鲁西南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和客运中转站;资源优势明显,是国家重要煤炭基地,煤炭储量200多亿吨,地下水约20亿立方米,铁矿探明储量10亿吨。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市、全省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市、省级文明城市等。建国前,兖州经济以种植业为主,在封建桎梏束缚下,经济十分落后,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生活举步艰难。新中国成立后,获得新生的兖州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几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在完成土地改革和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开展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兖州的经济和社会事业突飞猛进,成就辉煌。进入新世纪,兖州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自我加压,实现了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新跨越。 1、经济发展: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建国初期,兖州市财政、金融实力非常薄弱,1952年财政收入只有279万元,银行各项存款余额仅75万元,建国后,党和政府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开辟财源,组织收入,不断壮大财政实力,XX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3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0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873元。前三季度,完成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增长%;1—10月份,地方财政收入亿元,增长%;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增长%。初步形成了造纸、橡胶、农机、食品、机械、精细化工六大产业集群,培育了太阳纸业、华勤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集中力量狠抓“四个企业梯队”,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确保26家重点工业企业总体销售收入达到1200亿元。1—10月份,完成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亿元、利税亿元、利润亿元,分别增长%、%和%。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今年全市在建和新开工规模以上项目174个,其中过亿元的81个,过10亿元的10个。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市新能源、新材料等“四新”企业发展到44家。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1—10月份产值达23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推动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启动实施了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等四大类20个服务业龙头项目,占地4000多亩的大型兴隆文化园开工建设,投资15亿元的永丰国际商贸城开工奠基。“三农”工作取得积极进展,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58家,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的10家,全市80%的农产品和70%的农户进入产业化经营。粮食生产多年保持全,农民工资性收入占比达到%。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抓住济宁市新型乡镇试点的重大机遇,完成了两个新型乡镇和三个街道办事处区划调整,同步理顺了财政体制,形成了镇区合一、融合发展的新机制。大力推进市属企业改革攻坚,排出三年48家市属困难企业改革任务,已完成34家,盘活资产5亿多元。强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组建了5个投融资平台,成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发行了10亿元企业债券,去年完成政府融资亿元。举全市之力扩大开放招商引资,先后吸引10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实际利用外资连续多年超过1亿美元。今年在上海、北京、南京等地成功组织开展了项目推介活动,新签约了投资60亿元的精细化工园、2亿美元的高压胶管、16亿元的恒茂商都等一批高大外项目。1—10月份,全市新签约项目51个,总投资亿元,其中过10亿元的4个、过亿元的32个,实际利用外资4865万美元。 2、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按照“现代新城、特色老城、生态东城”的布局定位,全面拉开城市发展框架。去年投资亿元实施了40多项城市重点工程,一大批基础设施和公益项目建成启用,城区至镇驻地道路改造、绿化亮化和农村自来水升级改造全面完成。高标准启动了基础设施百项工程,目前路网、桥梁、水系贯通、公建项目等七大类109项工程全部启动建设。荆州路等新城区主干道路建成通车,东西10公里的九州大道全面贯通,全面搭建起30平方公里的新城路网框架;九州东路下穿京沪铁路桥建成通车,跨泗河兴隆大桥开工建设,其他8座大桥将于年内陆续启动;1500张床位的新人民医院开工建设;火车站及广场改造、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等一批项目完成规划设计;今年以来完成棚户区拆迁78万平方米
兖州拆迁计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