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建安风骨.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建安风骨”内涵界定历有争议(40页【22】),侧重指建安诗歌的艺术表现。两大主题:反映现实,讴歌理想。风格特征:慷慨悲凉,明朗刚健。(四重内涵: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表现; 浓郁的悲剧色彩。见33、34页)形成原因:遭逢乱世的悲悯情怀;重整乾坤的英雄意识。是建安风骨的鲜明体现。第一章建安文学第一节概述一、概念及断限建安文学≠建安年间(196—220)的文学。建安文学时间跨度为40年左右。约自汉献帝初平元年(190)至魏明帝太和六年(232)模糊说法(1)“三祖”时代;(2)跨越汉献帝、魏文帝、魏明帝时期。二、“邺下风流”邺:邺城(今河北临漳),曹操的据守之地,是建安时代实际上的政治文化中心。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建安七子及其他文人环绕,形成了邺下文学集团。邺下时期是建安文学的重要阶段。“邺下风流”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建安文学的代名词。三、建安诗歌的发展进程两个近源:汉乐府民歌;汉末文人古诗。发展进程:由受乐府民歌影响很深的状态,转向文人化的精致华美。曹操是这一过程的开端,“七子”、曹丕为其发展,曹植为完成者。四、关于“建安风骨”(“汉魏风骨”)“风骨”原为人物品藻术语。风指风采、风神、风姿、风度。骨指骨相、骨法。风、骨连用指个人整体的风度、品格。如《宋书•武帝纪》说刘裕“风骨奇特”、“风骨不恒”。“风骨”成为文论术语《文心雕龙》首次将其用于文论,有《风骨》篇。陈子昂倡“汉魏风骨”;严羽最早提出“建安风骨”概念。刘勰论建安文学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文心雕龙•时序》)(认为建安文学基本符合“风骨”的规定性。)今人对“建安风骨”的理解阅读书目1、三曹别集(黄节、夏传才、赵幼文等注本)2、孙明君《三曹与中国诗史》,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二节曹氏父子一、曹操的英雄本色1、其人之英雄本色不同文化系统中的不同形象:《三国志》称其“非常之人,超世之杰”;《演义》中却为“汉贼”……常以反传统的面目出现,精神实质却是向原始儒学人文精神的复归。《世说新语》故事:捉刀英雄2、其诗之英雄本色“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雕龙•时序》)“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张说《邺都引》)其诗具有率真沉雄的鲜明个性和豪迈劲健、笼盖一世的英雄气概。古人的评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锺嵘《诗品》)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敖器之《诗评》)魏武雄才崛起,无论用兵,即其诗豪迈纵横,笼盖一世,……(胡应麟《诗薮》)忧患意识与天下意识不戚年往,忧世不治。(《秋胡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短歌行》)闪耀着英雄主义光芒。曹操诗的两大主题(1)反映社会动乱及民生疾苦(“诗史”类作品)以《薤露行》、《蒿里行》为代表。(可视为诗史的上下篇,揭示董卓作乱的前因后果。)悲凉的基调《薤露》、《蒿里》原为乐府旧题,属送葬挽歌。曹操用以写时事,改杂言为五言,仍保持悲凉的基调,与乐府古词的情绪取向存在潜在关联。高度的概括力从大处落墨,不详写细节。自灵帝中平六年(189)至献帝建安二年(197)九年的史事总括篇中,被誉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薤露行》之乐府古辞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生一去何时归。曹操之《薤露行》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前八句以何进为主线,回顾汉末历史)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徂)行。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转写董卓之乱)《蒿里行》之乐府古辞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蹰。曹操之《蒿里行》(观其视角)写初平元年(190)关东义军联合讨伐董卓的历史事件,高屋建瓴地概括社会变乱的本质现象,堪当“实录”、“诗史”之誉。《蒿里行》(22页)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构思特点分成前十句与后六句两层。前半写因,后半为果;(叙事)前半是历史事件的纵剖面,后半是社会生活的横断面;(描写)前半抒愤,后半述悲,悲愤之情互相激发。(抒情脉络)“霸气”与“菩萨气”明谭元春:“此老诗歌中有霸气,而不必其王;有菩萨气,而不必其佛。”(《古诗归》卷七)葛晓音:“以雄浑高远之势起调,以悲凉沉郁之情收尾。于俯视群雄的冷眼中见出拯世济民的热肠。”(《八代诗史》)(2)抒发理想与怀抱《观沧海》借景抒怀。《龟虽寿》直抒胸臆。(思想深度可与《十九首》比较)试比较:《对酒》与《短歌行》的高下对酒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咸礼让,民无所争讼。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斑白不负戴。

建安风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漫山花海
  • 文件大小39 KB
  • 时间2019-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