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方案为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提高草原保护建设水平,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促进草原生态环境与牧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强我市的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根据农业部、财政部《2011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实施指导意见》、《甘肃省贯彻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全面推进草原保护建设实施意见》精神以及《甘肃省2012年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方案》,结合我市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一、基本情况定西市地处黄河上游,位于甘肃中部,地处黄土高原西部边缘地带和西秦岭末端,介于东经103º27'至105º39',北纬34º07'至36º02'之间;属南温带半湿润---中温带半干旱气候,—℃,无霜期100—170天,海拔1420—3941m;年均降雨量400—600mm,而蒸发量高达1400mm以上,降雨分布不均,多集中在夏秋两季,与农作物所需错位,造成季节性干旱。我市辖6县1区,总流域面积20330平方公里,有汉、回、藏等18个民族,总人口近300万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780元,牧业纯收入630元。(一)草原资源情况。根据1985年国家草原普查数据,,,其中:、,、,、,、,、,、。近年来,由于气候干旱、超载过牧、鼠虫危害等因素影响,全市90%以上的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草原生态“点上好转,面上恶化,局部改善,总体恶化”的趋势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二)草原禁牧及草畜平衡区载畜情况。1、草原禁牧情况。我市于2005年市政府提请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在全市重点区域实施封山禁牧发展舍饲养殖的决定》,从2005年7月1日起,我市北四县(安定、陇西、通渭、临洮)全部实施封山禁牧,渭源、漳县、岷县部分地区实施封山禁牧,积极转变草原牧区畜牧业生产方式,开展牛羊舍饲圈养和异地育肥,加快畜群周转出栏,减少草原放牧牲畜数量,促进了草原生态保护,到2011年7月底,,其中:(,,,,渭源46万亩,漳县65万亩,),漳县退牧还草项目禁牧40万亩。2、草畜平衡区载畜情况。,,(、),。,,,%。(三)人工种草及草产业发展情况。我市人工种草历史悠久,,,。,。多年生牧草以紫花苜蓿、红豆草、岷山红三叶、岷山猫尾草等为主,一年生牧草以燕麦、饲用玉米、草高粱、甜高粱等为主。2010年,我市草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4家,草产品加工能力达到6万吨,实际完成加工草块、草捆、草颗粒、,内需外销旺盛。但草产业发展原料不足,产能过剩,产业化发展不足。(四)牦牛山羊养殖情况。我市牦牛、山羊由于品种改良跟不上、饲养管理水平不高、放牧草原退化等原因,品种退化比较严重,个体生产水平不高,影响了农牧民的养殖效益和收入。到2010年底,,其中,;,。(五)牧户情况。我市承包草原且以草原畜牧业为主要经济收入的牧户主要分布在漳县、岷县及岷山种畜场。,其中漳县4048户、岷县9819户(包含岷山种畜场329户)。(六)草原执法、服务体系建设情况。1、草原执法建设情况。我市草原监理体系初步形成。目前市、县两级草原监理站7个(其中4个是与草原站合设的),有草原监理专(兼)职人员76人,初步形成了市、县两级草原监督管理体系。近年来,在专职人员少、工作手段比
定西市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