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米”,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理解1米=100厘米。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来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 体验1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印象。教学方法: 教法:讨论、演示。学法: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法。教学准备: 刻度尺、米尺、卷尺、绳子、CAI课件。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入 ; ①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什么长度单位测量? ②你们的哪个手指宽1厘米? ,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很麻烦、很累)对!我们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米”的知识。(板书:认识米用米量) 二、探究新知 “米”。猜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出示米尺初步感知1米的长度;看看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课件演示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 、教室的长、宽学生的身高等。三、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对的打√错的打×) ①铅笔长15米。() ②课桌高70米。() ③一棵树高16厘米。() —5题。四、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教学长度单位米,并教学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课始,运用让学生用厘米尺量黑板感受到太麻烦和太累,从而产生学习用大长度单位量长度较大的物体的兴趣。接着出示米尺,让学生直观感受米尺的长度就是1米。然后采用小组合作用米尺测量物体等活动,通过比较,建立1米的表象,在学生头脑中留下1米到底有多长的深刻印象。再让学生比比看看,探索出1米=100厘米,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实践活动,明确测量长度的方法。
认识米,厘米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