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组长:高佳欣组员:方舒阳、宋格琦、李雯婷、林伊凡、林睿、郑婧璇、余若雅、丁可欣、、现状、:曾用名:外文名:笔名:出生地:家族:国籍:民族:出生日期:逝世日期:职业:毕业院校:主要成就:代表作品:中文名:周树人曾用名:周樟寿外文名:LuXun笔名:鲁迅、宓子章……出生地: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家族:绍兴周家国籍:清朝——中华民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光绪3年9月25日(辛巳年)逝世日期:民国25年10月19日职业: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毕业院校:仙台医科专门学校,江南水师学堂主要成就:深刻影响五四后的中国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品:《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狂人日记》《阿Q正传》《热风》《坟》《野草》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意。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十三岁那年家里发生一场很大的变故,经济状况渐入困顿,接着父亲一病不起,使他饱尝了冷眼和侮蔑的滋味,“看见世人的真面目”。1902年初毕业后被选派赴日留学,先是学医,后为改变国民精神,弃医从文。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在《新青年》上发表新文学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正式开始了辉煌的创作生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其思想产生了飞跃,由进化论思想为主导转向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论思想为主导。1930年3月“左联”成立时,被推荐为常委,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化运动的主将。 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1918年5月,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在《新青年》杂志发表,开始以“鲁迅”为笔名,取“愚鲁”而“迅速”之意。取这个笔名,一方面与他母亲姓鲁有关,另一方面则有自我鞭策之意。唐锼在回忆鲁迅的散文《琐忆》中写到:“1933—1934间,鲁迅先生经常在《申报》副刊《自由谈》上写稿,攻击时弊,为了避免反动派的检查,他不断更换笔名。”据统计,鲁迅一生用过130多个笔名,这在我国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鲁迅笔名的取名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笔名与自己的小名、字、号或出生地有关。在有的书信中用“周玉材”署名,则是“周豫才”的谐音;在《太白》《自由谈》上用的“越丁”“越山”“越侨”,则与出生地绍兴是古越国有关,用了借代的手法。有的笔名取自成语典故。如1921年在《新青年》连载小说《阿Q正传》时署笔名“巴人”,则是成语“下里巴人”的节缩。《下里巴人》是古代楚国民间的通俗歌曲,一个人在都城中唱,有数千人跟着唱和,说明这是人民群众喜爱的歌曲。“下里巴人”作为成语,泛指通俗的文学艺术。关于许多的笔名……有的笔名是在与反动派的抗争和与论敌的论战中针锋相对而取的。如国民党浙江省党部曾诬蔑鲁迅为“堕落文人”,并下了通缉令,后来鲁迅就用谐音节取其中的两个字,以“乐文”“乐贲”为笔名,在一些翻译作品上署名。有人诬蔑鲁迅是“叭云汉奸”,鲁迅就以离合字形法,从四个字中各取一半,合成“公汗”为笔名,嘲讽丧权辱国的诸公应该汗颜。现代评论派陈西滢骂鲁迅是“土匪”,鲁迅就以谐音“杜斐”为笔名,以示蔑视。许多笔名饱含鲁迅的爱憎与忧思。“孺子牛”是一个古老的典故,讲春秋时齐景公喜爱儿子少孺子,给他当牛骑,结果跌断了牙齿;而鲁迅在《七律·自嘲》中写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则表明自己甘于俯首为人民大众之牛的心迹,他在《自由谈》上用的笔名“孺牛”则是这一心迹的再次表白。再如《自由谈》上用的另一笔名“莫朕”,“莫”是“暮”的本字,“朕”是先兆的意思,“莫朕”即是“日暮的先兆”,意为中国将面临空前的黑暗,作者对国家民族的痛切之心、对反动派的憎恶之情表现得十分强烈。林林总总的鲁迅笔名,有着丰富的内涵。窥一斑以见全豹,从这些笔名,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鲁迅超人的睿智、幽默和斗争精神。关于许多的笔名……世人眼里的鲁迅
鲁迅介绍 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