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大门的材料我在故宫看大门 70年代头一段我在云南农场刨地,后一段我到研究所读书,中间一段我在故宫看大门,过的是值夜、巡查、站岗的日子。记得当初,王世襄先生看见我站岗巡查有模有样的架势,就戏赏了我一顶“锡庆门行走”的“顶戴花翎”。凡是听说我曾经在故宫做过警卫的,不管是生人,还是朋友,给我的第一句话往往就是:“你见过故宫盗宝的贼人吗?”我不想吹牛,坦白地告诉他们:没有。 1949年之后,故宫共出过5次盗宝的案子,依次发生在1959年、1962年、1980年和1987年,其中1980年接连两次,而5次全部都发生在珍宝馆。从1976年到1978年,我在故宫警卫队当差共两年零3个月。值守的锡庆门正是监视珍宝馆的岗哨。说到锡庆门岗哨对珍宝馆的重要性,不免先要提提故宫的布局。故宫东西分5路,中央南北的轴线上是前三殿和后三宫。后三宫的左右两翼为内东路与内西路,合为内廷,由高墙团团围住。南进乾清门、北进御花园是进后宫的主要通道。外东路与外西路与内廷隔绝,彼此隔断的高墙各夹住一南北通路,即所谓“东西筒子"。因为外西路多年并不对外开放,警卫队仅在神武门内靠西侧的坐椅上设置了一位只值白班的年老警卫。故宫工作人员可以向西放行,而游人则不得通过。所以西筒子平常很少有人行走,反倒是我们警卫队夜间的巡查小组会沿着内廷的外墙从神武门去西华门,或是反方向从西华门至神武门巡查,定时通过西筒子。东筒子则在开放路线上。外东路由皇极殿、宁寿宫、养性殿和乐寿堂等几组建筑组成,除了乾隆花园不对外开放之外,各个院落里的房间都设置成专题展室,分为书画馆、珍宝馆两大部分。大部分人望文生义,认定既是珍宝馆,那珍宝一定价值连城,于是珍宝馆也就成了贼人觊觎故宫宝贝的目的地。殊不知故宫里哪件不是宝贝,又有哪件不是价值连城?可是从故宫盗宝案的记载上看,内东路景仁宫、承乾宫和钟粹宫里的青铜器、陶瓷和工艺品从来没有贼人问津,连毗邻珍宝馆的书画馆也还没有贼人下手,所有贼人全是垂涎金银珠宝,其中有个得手的贼,竟荒唐到将文物金册剪成碎金销赃。但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既然盗贼盯住珍宝馆,也就只好对珍宝馆多加防范。这就是我初到故宫时,管理部门特别设定锡庆门岗哨的用意所在。锡庆门为外东路宁寿宫区西南角上的大门,东筒子的南端。南侧有外奏事房5间,西南、西北分别是箭亭和奉先殿,再向西则是通往内廷乾清门的景运门。锡庆门门外是一片开阔的空地,门内为一东西狭长的小庭院,与之相对的东侧是敛禧门。向北进皇极门,可通宁寿宫以及后身的养性殿、乐寿堂,那里就是珍宝馆的所在。由此可见,锡庆门乃扼守南北主要通道东筒子的咽喉之地,地理位置自然十分重要。锡庆门岗哨的驻地就设在外奏事房南边的3间。北面两间白天是珍宝馆的售票处,晚上是我们的值班房。到了夜里,向北朝着东筒子的玻璃窗通通打开,房间里的电灯则全部熄掉,借着锡庆门上两盏路灯的照明,整个东筒子一眼到底,洞若观火。要是贼人想翻过宁寿宫的高墙从东筒子潜逃,恐怕是插翅也难逃出。不过锡庆门的岗哨是设在宁寿宫宫墙以外的,连皇极门都不能进去,当然无法发现养性殿里的动静,所以其作用充其量只能是防备贼人得手之后的潜逃。而更要紧的是监视贼人潜入珍宝馆展室的一举一动,这才是防患于未然的根本所在。警卫队里除了镇守故宫北部的第一小队和监控故宫南部的第二小队,还有一个特殊的部门,我们俗称“值班室”,设在外东路北头的贞顺门
北京故宫大门的材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