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工程训练c实习报告第一章前言 、任务及意义实习目的这次巢湖实习,可以让同学们将大一、大二以及大三上学期所学的专业知识通过这次实习能够融会贯通起来,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的融会。同时也可以让同学们对所学专业的一些基本内容有了质的提升,视野也更加开阔。在野外实习过程中也可以培(转载于:写论文网:合肥工业大学工程训练c实习报告)养和提高我们的分析和解决实际地质问题的能力,锻炼同学之间小组之间的协调工作的能力,从而培养了同学们的团队精神,也提升了专业素养。此次的巢湖实习,让同学们离开了课堂,去到真正的环境中观察实物进行野外现场地质调查,观测,搜集而获得调查地区的地质信息。培养同学们在野外工作适应环境的能力,吃苦耐劳、艰苦奋斗、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不怕难的顽强的拼搏精神。同时学会严谨的工作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及高尚的情操。外调查研究的能力,为今后的课程学习和地质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实习任务 1)做到能够熟练使用罗盘测量产状、角度、方位; 2)熟悉实习区地层层序、岩性、化石、含矿性、厚度和接触关系,并能应用所学知识对实习区岩相、古地理环境和古气候进行初步分析; 3)学会通过各地层的性质划分地层; 4)能够用肉眼并借助放大镜较熟练地鉴别实习区各种沉积岩、岩浆岩侵入体,并能掌握岩石的描述方法和描述内容; 5)认识实习区沉积岩的各种原生构造,并能应用这些原生构造解释地质现象; 6)掌握褶皱和断裂等构造的野外研究方法和识别标志,能够掌握断层的判断依据; 7)能够发现和分析张、剪节理,并能够说明其如何产生; 8)认识实习区的构造特征,并能根据实习区褶皱和断裂的组合特征进行初步的几何学、运动学及运动动力学分析,结合地层不整合关系重塑构造演化历史; 9)初步了解实习区地貌、第四纪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特征; 10)掌握原始资料编录方法,学会画路线剖面图、路线平面地质图和露头地质素描图; 11)掌握直线法,导线法实测地层剖面方法以及绘制实测地层剖面图、综合地层柱状图、实际材料图、和地质图等主要图件的编制方法和绘画基本技能; 12)学会野外地质填图工作方法。实习意义地质实习,是本专业的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区域地质更是重中之重,通过区域地质实习,可以掌握当地的地质构造以及地质形成过程,也可以发现一些工程上需要注意的地区。因此有必要让同学们掌握区域工程地质调查的基本原理以及工作方法。而此次的巢湖地质实习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离开课堂纯粹的理论教学走向实践,通过深入到大自然中去进行野外现场地质调查,观测,搜集而获得调查地区的地质信息通过野外地质认识实习,可以使我们更好的了解地质,认识地质现象,通过对一些地质现象的分析和辨别,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区域地质调查不仅仅需要有扎实基础地质知识,还需要我们有一定的野外工作技能和方法,可以说是大学阶段一次比较系统的综合训练过程,对我们以后的工作有很好的指导性作用。同时也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应变能力,培养实践精神,提高综合素质,更好的更好的开展世界观教育,思想教育,苦乐观教育。第二章实习区概况地理位置及地形巢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江淮之间,巢湖之滨,属于江淮丘陵区的南部,距合肥市约70公里。实习区位于市区北部山区,其范围是东经117°47′-117°54′,北纬31°36′-31°42′。面积约50平方公里。区内三面环山,南面近邻巢湖。山脉走向为35°-40°,平面图上呈"M"形延伸,,由西向东主要由西向东龟山、马家山~平顶山、朝阳山~碾盘山、凤凰山~麒麟山~大尖山、岠嶂山等组成。最高山峰大尖山海拔350m,一般山峰海拔高程100~300m,最低处狮子口海拔高程仅20m。实习区西南为巢湖——我原,地势平坦,水系发育,系长江流域。裕溪河是巢湖水注入长江的通道,也是沟通省会合肥市与长江沿岸芜湖等城市的水上通道。交通巢湖市交通十分便利,淮南线贯穿境内, 高等级公路四通八达。以巢湖市为中心,有干线连结合肥市、芜湖市、马鞍山市、江苏省南京市以及邻县庐江、无为、含山等地,乡村都有支线相通,以巢湖为中心,水上运输可通往合肥及长江沿岸各城市,可谓铁路、公路、水路交通纵横交错,直达全国各地。右图2-1为巢湖地区的主干交通路线。气候巢湖市属于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光照充分,热量条件较好,无霜期长,全年在232-247天。年平均气温为℃,最高可达40℃,最低在-7℃,年平均降水量1200mm,一般在1000-1158mm之间。季节分布不均,春季占年降水量28-32%,夏季占38-44%,秋季占18-19%,冬季占10-11%,一年内七月降水最多,十二月最少。区内属于季风气候区,风向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季以偏南风为主,冬季以偏北风为
合肥工业大学工程训练c实习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