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油田发展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已经开采的三大油矿:甘肃的玉门、陕西的延长、新疆的独山子克拉玛依油田的发现:1955-6-141219青年钻井队成立1955-7-6钻机开钻1955-10-29完井出油克拉玛依油田的诞生:直到1956年4月23日,位于南黑油山两个局部构造之间的4号井出油,从而证实了黑油山确有不受背斜控制的油藏存在。1956年5月1日,按照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的读音,新疆黑油山油田正式更名为“克拉玛依油田”。1号井和193号井具有的历史意义:1号井作为参数井出油振奋了士气,证实了黑油山是含油聚集带,标志着一扇走出困境通往新天地的大门已经敞开。193号井单井的年产量有可能达到9万多吨,它的高产进一步证实新疆具有丰富的油藏储量和广阔的勘探前景,是新疆油田蓬勃发展的历史见证。独山子油矿发展过程:1909年,独山子开掘了第一口油井。1936年10月,新疆省政府将原设在安集海的炼油厂并入,改称独山子炼油厂。1937年1月14日,独山子第一口浅井完钻出油,井深200多米,日产原油10吨左右。1943年年产量为7321吨,为解放前产量最高年份。。1954年10月12日,中苏两国政府宣布自1955年1月1日起,苏联股份移交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意义:通过独山子油田的开发实践,在勘探、钻井、采油、,,%,占到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的39%。在短短的5年时间内,克服重重困难所创下的这份业绩,完全可以当之无愧地被称作“辉煌”。1958年5月29日,决定设立克拉玛依市。1958年7月25日,宣告克拉玛依市正式成立。1958年9月,建立起一座4万人口的石油城市。从50年代末起,新疆石油管理局就开始向四川,大庆,胜利、大港,华北、江汉、辽河、河南、江苏等油田和石油物探、管道、科研、设计、炼油化工等单位以及中国海洋石油企业输送了大批精兵强将。新疆油田对其它油田的开发建设做出的贡献:(1)50年代塔西南的地质调查;物探,钻井勘探;1958年9月23日发现依奇克里克油田并投入开发。(2)60-70年代,筹建塔里木勘探会战指挥部(64年9月)。1978年11月21日,柯10井强烈井喷,1979年11月5日柯9井井喷,发现柯克亚大型凝析油气田。(3)1985年,证实塔里木盆地“三隆四坳”的地质构造格局。1984年4月10日,塔里木勘探开发指挥部在库尔勒市正式成立。(4)1999年7月,塔西南勘探开发公司整体移交给塔里木油田公司。新疆油田对新疆石化工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克拉玛依地区不拥有独山子石化公司和克拉玛依石化公司,而且还投资建设了乌鲁木齐石化厂、依奇克里克炼油厂和泽普石化厂。克拉玛依的引水之歌气壮山河:20世纪50年代,玛纳斯河——克拉玛依管线给水工程1961年2月,百(口泉)——克(拉玛依)水渠竣工1967年,白杨河引水工程至1979年1997年,引水工程正式实施,2000年8月1日,总长400多千米的引水工程全面竣工。新疆油田勘探开发分为哪几个阶段:⑴艰苦创业(1955年——1959年)天当被,地当床,安下心,扎下根,不出油,不死心”⑵迎难而上(1960年——1977年)1960年,,占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的39%。“文革”期间,1977年,。⑶改革发展(1978年——1999年)1990年跃居全国陆上石油工业第四位,。1998年7月6日,江泽民题词:“加快准噶尔盆地勘探开发,再现克拉玛依油田辉煌!”⑷历史跨越(2000年——2007年底)2002年12月22日,油田原油产量突破千万吨大关,成为中国西部第一个千万吨大油田。⑸新的起点(2008年至今)科学发展、整体发展、和谐发展的新阶段。奋斗目标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油气并举,又好又快建设现代化大油气田。新疆油田公司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两步走”目标,到2011年原油产量稳定在1000万吨以上,天然气产能规模增长到50亿立方米以上,现代化大油气田的格局基本形成;到2015年油气产能规模达到1600万吨以上和100亿立方米,实现由大油田向大油气田的历史性跨越,全面建成绿色、数字和人文特征鲜明、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化大油气田。克拉玛依的发展远景:一个定位、五大基地、三大新兴产业、两个平台。一个定位:将克拉玛依打造成为世界石油城。建设五大基地:油气生产基地、油气技术服务基地、炼油化工基地、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技术工人培训基地。发展三大新兴产业:金融产业、信息产业、旅游产业。构建两个平台:高品质的城市、最安全的城市。“新疆
新疆克拉玛依石油石化招生考试复习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