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长江简介范长江(1909-1970)原名范希天,四川内江人。1927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九·一八”事变发生,即投身于抗日救亡活动,1932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1935年他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身份到西北采访,撰写了大量旅行通讯,首次真实、公正、客观地报道了红军长征的情况和影响。1937年参与创建了中者协会。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参与创办在香港的《华商报》。曾任《大公报》记者,国际新闻社社长、《新华日报》(华中版)社长等。建国后,历任《解放日报》社社长、新闻总署副署长,人民日报社社长。范长江大事记1、青少年时期(1909——1926)1909年10月16日,范长江先生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田家乡赵家坝村,原名范希天。1921至1926,范长江先后在田家乡和附近松柏乡小学、内江县立中学、资中县省立第六中学学习。2、求学时期(1927——1934)1927年,转入吴玉章所办的中法大学重庆分校学习。同年7月,参加“八一”南昌起义。1928年,考入国民党中央党务校,按照校规,入校即入国民党。1931年,因为对“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不抵抗政策不满,自动离开中央政治党校,并脱离,9月,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学《晨报》、《世界日报》、天津《益世报》、《大公报》撰稿。3、西北之行(1935——1941)1935年年初,成为天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7月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名义赴西北采访,历史十个月,行程数千公里,足迹遍于川、陕、青、甘宁等地区,陆续在《大公报》上发表多篇通讯,还有几篇专门报道红军情况的通讯,备受全者长江因此闻名遐迩。1936年8月,化装去西蒙居沿海一带,了解日本西侵情况。通讯集《中国西北角》在全国公开发行。1937年2月,得知“西安事变”消息后,改变采访行程,闯进西安,见到中共要员周恩来,博古,叶剑英等,采访到“西安事变”真相并发表在《大公报》上。2月9日达到延安,成为第一位进入陕北共产党地区采访的毛泽东在他居住窑洞作“竞夜之谈”,相信自己由此明白了国家前途问题。1937年11月,在上海山西路南京饭店与羊枣,徐迈进等同志创建了中者协会。1938年,任学会中者学会的领导机构理事会的常务理事。由于《大公报》负责人提出必须拥护国民党一挡专制的要求,脱离《大公报》,10月在长沙与胡愈之、邵宗汉,刘尊棋等新闻界同业一起发起并成立“国际新闻社”。1939年,有周恩来介绍,经延安中央批准,在重庆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在重庆与著名爱国人士沈钧儒之女沈谱结婚。1941年,参与创办中共香港的党报《华商报》,担任副总经理。4、新四军、梅园、陕北、国民党(1942——1949) 1942年7月,进入苏北新四军地区。9月,撰写《苏北根据地观感》三篇,经过毛泽东主席亲自审阅,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刊出两篇。1945年,在江苏淮阴创办《新华日报》华中版,任社长。1948年,创办中共第一所新闻学校——华中新闻专科学校,
范长江生平简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