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学习资源(一)文字教材基本教材为《中国法制史》(修订本)(朱勇主编,法律出版社出版),是教学与考试的主要依据。(二)参考书1)怀效锋主编:《中国法制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张晋藩主编:《中国法制史习题集》,法律出版社出版。3、《中国法制史配套辅导〉中国方正出版社中国法制史本章要点:1、中国法制史的研究对象2、中国法制史的发展过程3、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4、中国法律的功能第一章华夏文明与中国法的起源中国法制史第一节中国法制史的研究对象1、导论一研究对象(是什么)(一)《中国法制史》研究对象是中国历史上的法律制度1、“中国历史”指我国的从法律产生时起到新中国成立时止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形成发展成熟和近代化四大时期。2、法制史只研究“法律制度”,而不包括军制、田制、服制或考试制度。3、具体包括法律的起源、不同历史时期法律制度的性质、内容、特点及其规律性。中国法制史第二节中国法制史的发展阶段和历程1、四大时期2、两次转折3、六种类型[注意]“好坏”做出评价,。中国历史是五大文明中从不间断的唯一一个。中国法制不同类型一脉相承,不应割断。新中国成立时,将国民党之《六法全书》全盘否定等行动已被历史证明是错误的。当时的法学研究成果或研究方法(如习惯调查)至今仍值得学习。中国法制史Ø 上古三代即夏商周和春秋时期---中国法制开始形成时期——奴隶社会Ø 战国与中古即自秦至清的封建社会---中国法制确立与Ø魏晋南北朝——中国法制发展时期Ø 隋唐宋元明清——中国法制发达时期Ø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近代化时期中国法制史第三节中国传统法制重要特征Ø 礼法结合——“引礼入法”、“一准乎礼”Ø 司法与行政合一(阶级性、不平等)Ø 儒家学说是法制的指导思想-——德主刑辅——家族本位的伦理法制Ø 以刑为主,诸法合体Ø 融合了以汉为主的多民族法律文化 Ø重视成文法典制定中国法制史第四节学习《法制史》的意义(为什么)(一)一般“读史”之意义1、培根名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2、鉴古知今,酝酿未来钱穆先生认为,惟藉过去乃可认识现在,亦惟对现在有真实之认识,乃能对现在有真实之改进,而且学习历史不仅是“鉴古知今”,还将为未来精神尽其一部分孕育与向导之责。3、爱国必先具备国史知识人类常情,必先认识乃生情感。凡其所爱,必其所知,人惟其所爱而奋斗牺牲。与敬爱上帝基于信仰不同,爱国家民族则由乎知识。惟知之深,故爱之切。(二)《中国法制史》意义:1、奠定学习各部门法的基础2、提高对现行法制的理解力中国法制史第五节如何学习《中国法制史》(怎么办)1、发现“异”“同”异即发现各历史阶段不同类型法制之不同特征,从而看到中国法制的变化发展过程(动态);同即发现贯穿中国法制不同历史时期或不同类型之间的共同因素,从而总结中国法制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和精神。2、从整体着眼善于运用大历史的思维方式从宏观上把握中国法制的历史,不应针对一人一时一事求精求细,钻牛角尖。3、结合通史学习中国法制史使中国历史的一个部分。法制史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法制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学术思想诸要素密切相关。学习法制史,还应具备通史的知识储备。以下是我能推荐的几本书,可供参考。中国法制史Ø 春秋战国———礼法之辩习惯法向成文法过渡李悝《法经》Ø 清末———变法修律——礼法之争古代法律体系向现代法律体系过渡中国法制史Ø 奴隶制法制Ø 封建制法制(地主阶级)Ø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法制(清末、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Ø 农民政权法制(太平天国)Ø 南京临时政府之资产阶级法制Ø 新民主主义法制
中国法制史资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