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观潮》多媒体教学设计方案.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观潮》多媒体教学设计方案单位:信丰县第三小学作者姓名:王美英邮编:341600联系电话:**********【地位作用和总目标】《观潮》一课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七册第一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这篇课文按顺序抓特点通过“我”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中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四年级是小学阶段由低向高发展的关键的阶段,大纲明确要求:“能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是怎样观察事物,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根据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的规律、以及本课的特点,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优势,我设计了本课的多媒体教学设计方案,以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从多种角度体会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意词“观”的不同用法。(3)学习作者抓特点的观察方法。(4)掌握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技巧。:(1)给课文分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2)通过本课学习,训练学生按事物本身发展变化的顺序有次序地观察,有条理地叙述,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3)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善于倾听、善于交往,养成良好的协作品质。(4)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1)能通过网络了解、收集、整理钱塘江大潮的相关信息,让学生获得分析、处理信息的技能。(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运用网络进行交往、合作的技能。(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这是一篇讲读课文,描绘了钱塘江大潮这一壮丽的“天下奇观”,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之情。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可分为二个大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自古有名。第二段(第2--6自然段)按时间顺序写“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过之后”的整个经过。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本课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主要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自制CAI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达到突破重点、难点的目的。:体会作者是怎样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具体描写潮来时的样子和声音的。: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积累材料的习惯。【教学对象分析】由于本课面对的学生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学生年龄小,对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感知少,本课所介绍的自然现象又比较复杂,地域性、空间性强,因此,学生很难掌握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自学总结能力,使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中,我力求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自制CAI课件,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丰富学生的想象,帮助学生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导-扶-放"的教学方法,导学“潮来之前”这一段内容,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方法,再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大潮到来时那惊心动魄的情景,侧耳倾听大潮到来时那震聋发聩的声音,引导学生自学“潮来之时”这段内容,最后进行总结引深,帮助学生体会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仔细观察、合作交流,动手勾、画、圈、点,动脑积极思考,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使课堂务实、有

《观潮》多媒体教学设计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ongmengguoji
  • 文件大小207 KB
  • 时间2019-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