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含说目标说重难点)(一)教材基本情况《触龙说赵太后》一文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教材必修一第五单元,是一篇世代喜闻乐见的纵横家游说名文。其原作选自汉代历史学家刘向的国别体著作《战国策·赵策》。文章讲了一个溺爱儿子的母亲(赵威后)在别人(左师触龙)的劝说下改变自己的想法让自己心爱的儿子(长安君)去齐国做人质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题是说明父母真正地爱孩子,就要放手让孩子去经受锻炼、建功立业。也即触龙所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但这篇文章的动人之处不仅在主题,而且在触龙的论辩艺术。所以教授这一课要抓住“母爱”的实质与“论辩艺术的特点”去进行教学(二)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实际和高一学生学习基础情况我们确立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和识记作者和《战国策》的知识。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归类分析文言词句的能力;体会本文高超、雄辩的讽谏技巧。3、情感目标:领悟“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积极意义。(三)教学重点难点可以将分析“论辩艺术”作为重点,因其是本文的最突出特点,是本文教学的最重要内容;可以将讨论“父母之爱”作为难点,因为在这个问题上学生还存在模糊认识。二、说教法与学法:(含说学情说理念)此课的教授对象是高一学生。从生理心理看,高一学生处于青少年之间的过渡时期,刚刚经历身体剧烈发育和心理断乳,生理心理虽说比初中生稳定成熟一些,但依然充满身体的困惑和心理的矛盾;从知识与能力方面看,通过高中前的学习,他们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看,他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生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感受,但认识不全,感受不深,甚至有错误的认识与感受。所以教授这样的学生,教师要信守“学生为本”的观念,坚持“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学原则,用灵活机动的方式进行教学。也就是说,不管是记诵知识,训练能力,还是进行思想道德熏陶,教师都要发挥教的主体性,做好引导工作,注意启发诱导和归纳总结,注意过程与方法,并尽量让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学习方式学习。当然,在实施上述正确教学原则和学习方式的同时,我们要结合文言文课堂教学实际,搞好自学、讲授、问答、讨论、练习等具体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三、说过程:(含实施教法学法的过程)(一)俗语导入,直指重点:(主要用讲授法)俗话说:“一句话使人跳,一句话使人笑。”同是良言,说得有技巧,就能产生好的效果“使人笑”;说得不讲技巧,直来直去,就产生坏的效果“使人跳”。古代的一些政治家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所以特别注意说话技巧(像孙叔敖劝阻楚庄王伐晋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苏秦劝阻赵慧王伐燕用“鹬蚌相争,鱼翁得利”)。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中的主要人物触龙也是这样一个有着高超的说话技巧的政治家。让我们看看在别人劝说无效的情况下,他是怎样使赵太后纳谏的。(二)自查资料,识记知识:(主要用自学法):刘向(前77-前6),西汉著名的经学家、目录学家和文学家。其代表作是《新序》《说苑》和《战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和辞说的国别体史书。具有叙事简明,描写生动,语言富文采等特点。:这个故事大约发生于赵孝成王元年。当时,赵惠文王已去世,他的儿子孝成王继承了王位,因当时孝成王小,便由太后赵威后执政。秦国认为有机可乘,便发兵东下攻赵,赵国势单力薄,形势危急,只得向齐救援。齐
触龙说赵太后说课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