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代码 110236
学号 9911023101A60
分类号 D
1密级
毕业设计(论文)
《论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法律制度的完善》
学习中心名称
青海电大网络教育学院
专业名称
法学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1 年 9 月 26 日
目录
一、现行法律制度中对农地使用权流转的相关规定及其缺陷 7
(一)土地流转法律目标模式不当 7
(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不清 8
(三)流转登记制度不健全 9
(四)流转存在诸多限制 10
二、从法律上完善农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理论基础与现实意义 13
(一)、农地使用权流转具有深刻的理论基础 13
(二)、推动和促进农地使用权流转符合我国的现实需要和发展趋势。 14
三、与农地使用权流转相关的问题的法律制度的改革 14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化的法律改革是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基础,作为法律上的明晰的物权是土地进入市场的条件。 15
(二)从法律上赋予农户长期而稳定的农地使用权是农地使用权流转的保障。 17
(三)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农村救济制度、户籍制度等相关的制度,解决农户对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后顾之忧。 18
四、我国未来立法中关于农地使用权流转需要完善之处 18
(一)流转的客体应由债权性质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变为物权性质的农地使用权。 18
(二)农地使用权流转的法律原则“自愿、合法、有偿、有序”。 18
(三)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形式应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具体形式应包括转让、出租、抵押、入股等。 19
(四)农地使用权流转的限制条件 22
结论: 24
致谢词 25
参考书目 26
注释: 2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Ⅰ、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论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法律制度的完善
Ⅱ、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意义及要求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第二、三产业的兴起,农村城市化的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种地不再是一些农户的唯一依靠,农户对土地的依存关系逐渐发生变化。推动农地使用权流转可以实现物尽其用,避免耕地的闲置浪费。其次,在一些地方,农户仍按传统方式经营,效益低下、农业生产率不高,农业收入甚至连年下降,不少农民愿意把承包地租给业主而收取租金,促进了农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再者,随着我国进入WTO后,要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必须促进规模经营,加快农业产业化,而这需要首先加快农地使用权的流转,促进土地集中。
由上可见,无论是理论上还是现实需要或者发展趋势上都客观要求加快农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法律作为社会的调节器,应当尽快完善相关规定,避免其滞后性,调整新的社会关系,在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保护收益权、尊重处分权的基础上,推动农地使用权的流转。
Ⅲ、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内容:
1、从法律上完善农地使用权流转制度
2、与农地使用权流转相关的问题的法律制度的改革
(1)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化的法律改革是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基础,
(2)从法律上赋予农户长期而稳定的农地使用权是农地使用权流转的保障
(3)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农村救济制度、户籍制度等相关的制度,解决农户对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后顾之忧。
3、我国未来立法中关于农地使用权流转需要完善之处
(1)农地使用权的抵押
(2)农地使用权的入股
(3)农地使用权的转让
(4)农地使用权的继承
(5)农地使用权的出租
本人声明
我声明,本论文及其研究工作是由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在完成论文时所利用的一切资料均已在参考文献中列出。
作者:韩英
签字:
时间:2011-9-26
论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法律制度的完善
摘要
自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以《物权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为基础,以《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土地调查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多部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以及许多地方性政府规章为补充的土地法律体系。从我国的土地法律制度来看,公法性法律占据了主导地位,并且形成了以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和耕地保护制度为核心,以土地权属制度、土地利用制度和土地保护制度为重点的我国土地法律体系。《物权法》的颁布实施确立了包括土地所有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地役权等在内的有中国特色的土地物权体系,奠定了我国土地产权法律体系的重要基础。但是目前我国农村的土地产权法律体系还不健全,许多法律制度尚不完善,存在不少问题。包括《物权法》颁布之后现行的一些法律法规与之冲突;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受到严格限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障碍重重;以及现行的土地征收法律制度有待完善等等。
-
[关键词]:农村土地产权宅基地使用权 农地使用权
法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论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法律制度的完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