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人民报效国家忠诚于党献身使命崇高荣誉一、忠诚于党是传统忠诚的升华 忠诚于党是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首要内容,要理解忠诚于党,必须弄清什么是忠诚。忠诚,即忠贞诚实,一般是指对特定对象矢志不移、尽心竭力的道德品格和价值追求。从道德品格上看,它表现了道德的纯洁性,尽心竭力,不怀二心;从价值追求上看,它表现了价值追求的坚定性,矢志不移,没有摇摆。 忠诚作为军人的一种道德规范和价值追求,是由军队的特点所决定的。首先,军队作为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一定阶级、政治集团、国家服务的工具或手段,这就决定了军队、军人必须忠诚于一定的阶级、政治集团和国家。政党是阶级的政治代表,所以军队、军人必须忠诚于一定的政党。其次,军队是为战争而存在的,所以,古往今来,凡军队都特别强调服从。服从是军人的天职,是忠诚的表现之一。当然,服从不等于盲从,盲从就是愚忠了。军队的这种服从观念作为一种文化历史的积淀,长期深扎于军队之中,久而久之,便成为军人的一种道德规范和价值追求。忠诚,作为军人道德规范和价值追求源远流长。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强调“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鱼失水则死,人失忠则凶。故良将守之,志立而名扬”,所以,他认为对士兵要“教之以礼义,诲之以忠信”。在西方,古罗马统帅恺撒强调,军队要忠诚地“随着他的意志走”。著名的资产阶级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盛誉军人,对自己信念的忠诚与坚持,要像“站立在海中的岩石一样,经得起海浪的冲击”。 但是,历史上一切旧军队所崇尚的忠诚,无不深深地打上统治阶级的烙印。在中国封建社会,“忠、孝、节、义”这四个道德规范,“忠”列其首,对忠诚这一道德规范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中国封建统治者极力褒扬军人的忠诚,就是要军人无条件地忠于封建帝王一家一姓的“家天下”。忠于皇帝,忠于朝廷。所谓的“忠君”情结,往往成为他们的思想枷锁,酿成一幕幕空怀壮志、报国无门的“愚忠”悲剧。 资产阶级鞭挞了“忠君”观念,提出军人要“忠于宪法和国家”。资产阶级军人在就任新职,执行重大任务,从事重大行动时,常常要宣誓效忠宪法,效忠政府。从忠君,忠于个人到忠于宪法和国家,这是一大进步。它避免了军队成为个人的工具,这对于保持社会稳定,保护生产力和科技文化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资产阶级的宪法和国家,都是代表少数资产阶级利益的。他们打着民族主义的旗号,以代表全体国民为名义,既鼓舞军人在打击封建势力中英勇作战,又蒙蔽军人为他们镇压本国无产阶级革命和对外发动侵略战争卖命。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资产阶级所讲的忠诚也是一种“愚忠”,不过它比封建社会的“愚忠”更隐蔽,更带有欺骗性而已。 无产阶级的利益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一致的,所以,无产阶级政党不需要对自己的阶级属性、政治任务和革命目的作任何隐瞒,这就使得无产阶级政党绝对领导下的军队,把忠诚的道德规范和价值目标作为对全体官兵更自觉、更彻底的政治要求、道德规范和核心价值观提了出来。所谓革命军人忠诚于党,就是指革命军人对中国共产党矢志不移、尽心竭力的道德品格和价值追求。我军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缔造的,她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在党的绝对领导下,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地中国人民服务,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 二
忠诚于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