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苏洵六国论.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2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六国论苏洵导语“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三字经》)你知道说的是谁吗?苏洵二十七岁时,应试不中,便焚毁了过去所写的文章,发愤读书,潜心钻研,终于形成自己文章的风格。他下笔顷刻数千言,深得欧阳修赏识,称赞他的文章“精辩雄伟”,以为“贾谊、刘向不能过”。他的文风雄健,与其两个儿子合称为“三苏”。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他的散文名篇,散文园地一枝奇葩——《六国论》。知人论世苏洵(1009~1066),北宋著名散文家,字明允,因家有老人泉,故自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据传苏洵少年时不爱学习,深受其困,二十七岁时才发愤为学,应进士和茂才异等考试皆未中,于是愤而自焚平日所著文章,再度闭门潜心读书,终于博通六艺及诸子百家著作。撰写文章下笔顷时数千言。嘉祐间,得当时名盛一时的翰林学士欧阳修推誉,以文章著名于世。曾任秘书省校书郎、霸州文安县主簿。后与姚辟同修礼书《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后不久去世。他主张抵抗辽的攻掠,对大地主的土地兼并、政治特权有所不满。为文擅长策论,语言明畅,笔力雄健,奔腾驰骋,纵横捭阖,老辣犀利,很有战国纵横家笔意。与其子轼、辙合称“三苏”,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有《嘉祐集》行世。本文选自《嘉祐集·权书》之八,原题为《六国》,是一篇论史的文章。但其意并不在悲六国(战国时代的魏、韩、赵、楚、燕、齐)的灭亡。而在借此论宋朝赂辽(契丹)、西夏的不当。其时北宋中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十分尖锐复杂。农民为了逃税逃役不断进行反抗,进而发展为暴动;东北的辽和西北的西夏,不时对宋进行攻掠;腐败无能的宋王朝,对内进行残酷镇压,对外却采取退让妥协以求苟安的政策,纳绢输银,贿赂求和。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契丹(后称为辽)大举入侵,宋真宗认为“兵不利、战不善”,不敢抵抗,与契丹订立“澶渊之盟”,答应送给契丹“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在契丹的要挟下,结果修盟加“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茶叶三万斤。北宋统治者这种输币、纳贡求和的办法,与六国赂秦而求一夕安寝的政策是颇为相似的,虽非割地,亦与割地无异。苏洵凭借他的缜密的观察、精深的见解,见北宋王朝的这种方针政策和战国时代六国对待秦国的方针政策如出一辙,于是运用借古讽今的方法,作此文以针砭时政。附:六国灭亡的时代背景。韩魏楚以地赂秦大事年表前290年韩割武遂予秦前280年楚割汉北及上庸予秦前275年魏割温予秦前273年魏割南阳予秦②秦灭六国时间前230年灭韩前225年灭魏前223年灭楚前222年灭赵、灭燕前221年灭齐③六国抗秦大事年表前269年赵将赵奢击秦,大破之。前257年魏信陵君救赵,大破秦军。前247年信陵君率五国兵败秦军于河外。前233年秦攻赤丽,宜安,被赵将李牧击退。前232年秦攻番吾,又被李牧击退。战国时代由于生产方式的变化,各诸侯国都开始进行改革,众多的改革中,唯有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成功,为秦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而六国因循守旧,经济和军事实力日渐衰落,在秦国强大的军事和外交攻势下,纷纷割地求和,终至灭亡。后来秦国用了8年的时间灭了六国,统一了天下。【原文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译文】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弊病在于贿赂秦国。贿赂秦国就使国力削弱,(这就)是灭亡的原因。有人说:“六国相继灭亡,全(因为)贿赂秦国吗?”回答是:“不贿赂的国家因为贿赂的国家而灭亡。原因是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失去了其他国家强有力的外援,不能单独地保全。因此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啊!”}注意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①非兵不利:兵器,名词。②六国互丧:交替,一个接一个地。③率赂秦耶:一概,全都,副词。④盖失强援:原来,表示对原因的解释,副词。⑤不能独完:使动词,保全。】六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提出论点的?这种方式有何好处?【明确】【“弊在赂秦”是六国灭亡的原因。作者排除“兵”“战”原因,归结到“赂”字上。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总贯全篇。】明确中心论点后,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加以论述的?【明确】一是从赂秦的国家说——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二是从不赂秦的国家说——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原文②】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袓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於顚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

苏洵六国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072510724
  • 文件大小36 KB
  • 时间2019-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