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武威雷台建设计划.docx


文档分类:汽车/机械/制造 | 页数:约2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武威雷台建设计划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武威城市发展,加强城市发展和建设的规划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年)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原武威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年——XX年)、《武威市政府工作报告》(XX年)、《武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XX年)以及国家、甘肃省的有关法规和规范,编制本规划。本规划在对本市发展进行合理定位的基础上,明确武威城市未来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及策略,提出整体的城市空间架构,为城市建设提供了规划指导和依据。第二条本规划是武威市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法令性指导文件,凡在本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各项土地及空间利用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按本规划执行。凡因城市建设需要编制各项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也应遵循本规划的原则和具体要求进行编制。第三条规划原则 1、整体效益最优原则:从城市的整体出发,全面研究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历史文西营水库及水源地保护区、海藏寺、天梯山石窟和百塔寺文物保护地以及航校及飞行净空保护区。规划建成区四周各1公里为城市生态控制区,武威城区与辛家河滩工业区、辛家河滩工业区与武南城区之间的用地为城市生态防护用地。城市规划区总面积为150平方公里。第五条规划期限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期限分为近期和远期两个阶段,近期至XX年,远期至2020年。第六条本规划的解释权属武威市人民政府,如需调整,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有关规定。第七条本规划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后,自公布之日开始实施。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第八条城市发展目标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强化区域经济中心职能,合理布局城市各项设施,将武威市建设成为功能完善、交通便利、工业发达、商贸繁荣、市景优美、生活舒适、文化发达,具有西部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1、大力发展现代化大工业及与之相衔接配套的产业群体,积极发展以商贸业和旅游业为先导的第三产业,形成以工业为主体、第三产业比重不断提高的产业结构,增强城市综合实力。 2、推进全市的城市化进程,强化中心城市和中心城镇的集聚和扩散作用,带动整个地区的发展。 3、保护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地方特色和传统风貌,强化西北城市的风貌特征。4、加强铁路、公路、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为武威市的经济腾飞打好坚实基础。 5、保护城市生态系统,实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九条城市发展战略 1、区域发展战略调整区域经济布局结构,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加快区域和县域经济发展,大力推进城镇化,增强现代城市功能。以中心城区为依托,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民勤、古浪、天祝三县城和一批重点小城镇化名城等问题,注重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 2、区域性原则:强调城市规划的区域观念,在中心城建设和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促进城乡融合, 健全市域城镇体系,提高区域整体效益和城市综合竞争力; 3、可持续发展原则:适当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保护环境,节省能源,促进地区的生态平衡,在保证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以提高城市生活环境质量水平为目标,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配套,适应武威市建设现代化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4、以人为本的原则:创造有利于市民全面健康发展、安居乐业的基础和条件,提高武威市的适居性; 5、动态性原则:将城市总体规划的长远性和现实性相结合,“高起点、远目标、重实际、可操作”,做到统一规划,分期建设,合理布局,协调发展。 6、保护历史特色原则:严格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空间格局、文物古迹等历史文化构成要素,继承城市的风貌特征,延续城市历史文脉。采取“新”、“旧”分区发展的模式,处理好“有效保护,合理开发”的关系,发挥传统历史文化环境积极意义。第四条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规划建成区及周围的控制区、建设,尽快形成城镇经济圈。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配合国家重点建设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采取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发展模式,构筑武威商贸、科技、文化、旅游的“黄金走廊”。 2、经济发展战略以城市经济的发展为核心,加快发展地方工业,全面推进工业化进程;着力发展第三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调整经济结构,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建立和完善资金积累机制,培植地方财源,促进武威市的社会经济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3、社会发展战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加大培养和吸引人才力度。积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技术创新工程,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经济发展的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化教育改革,逐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

武威雷台建设计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dwiirh
  • 文件大小28 KB
  • 时间2019-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