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个投资巨大、历时很长的工程项目,规划不好不仅自身造成损失,由此而引起企业运行不好的间接损失更为可观,通常人们就有一种认识,假如一个操作错误可能损失几万元,那么一个设计错误就能损失几十万元,一个计划的错误就能损失几百万元,而一个规划错误的损失则能达到千万元,甚至上亿元。: 我们要求做什么?Whatdowewanttodo? 我们可以做什么?Whatmightwedo? 我们能做什么?Whatcanwedo? 我们应当做什么?Whatshouldwedo? 这些问题的回答均是领导个人基于对机会的认识,基于对组织长处和短处的个人评价,以及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和抱负而做出的回答。所有这些不仅限于现实,而且要考虑到未来。战略规划是分层次的,一个企业一般应有三层战略,即公司级、业务级和执行级。每一级均有三个要素:方向和目标、政策和约束、以及计划和指标。当业务经理确定自己的目标④的时候,他要考虑上级的目标①,也要考虑公司的约束和政策②。执行经理的目标⑦不仅受到上级目标④的影响,而且要受到上级的约束和政策⑤的影响。,也是系统开发过程的第一步,它的主要任务是明确“系统是什么”的问题,也就是对目标系统提出完整、准确、清晰、具体的要求。总体规划的主要步骤:对当前系统进行初步调查确定新系统目标确定新系统的开发策略进行系统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分析)编写可行性报告第一步:对现行系统的初步调查MIS是对当前管理现状的提高和扩展。因此对当前系统进行调查,是总体规划的第一步,为总体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提供定性和定量的根据。对当前系统的调查可分为初步调查和详细调查,旨在从总体上了解企业概况、基本功能和信息的需求。初步调查一般需要一到两周的时间,由经验丰富的开发人员一同进行。初步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现行系统的目标和任务现行系统概况现行系统的环境和约束条件,指资金来源、材料供应情况、产品销售情况等现行系统的业务流程和子系统划分新系统的开发条件,包括管理基础、原始数据的完整和准确性、计算机方面的设备和人员情况,开发新系统的经费来源等等第二步:确定新系统的目标: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当前系统的运行情况和不足,结合用户的要求,提出新系统的运行指标。在制定新系统的目标时,应考虑使目标具备以下重要特性:目标的总体战略性:系统全局目标的多重性:目标体系目标的依附性:新系统的目标依附于当前系统的目标目标的适应性: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目标的长期性:一般应根据资源条件、开发力量和环境条件等因素,对各个子目标进行排序,先实现重要的。这也是子系统开发顺序的一个依据。第三步:新系统的开发策略开发策略的选择往往与开发人员的经验、水平和习惯有较大关系,通常有如下几种开发策略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从企业或组织的高层管理着手,首先考虑企业的总目标,然后确定需要哪能些功能去保证目标的完成,从而划分相应的业务子系统,并进行各子系统的具体分析和设计。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企业或组织的各个基层业务子系统(如物资供应、财务管理、生产管理等)的日常业务处理开始进行分析和设计,当下层子系统分析与设计完成后,再进行上一层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将各自的功能和数据综合加以考虑。综合开发策略:由于“自上而下”的方法适合于系统的总体规划,而“自下而上”的方法适合于系统分析和设计阶段,因而,最好的策略是将它们结合起来使用,以便发挥各自的优点,在总体规划阶段,我们应用“自上而下”的策略确定新系统目标和总体方案,在系统开发的以后各阶段中,就可以在上述系统目标和总体方案指导下,利用“自下而上”策略对一个个业务子系统进行具体功能和数据的分析、分解。这两种策略的结合,通过全面分析和调整之后就能得到一个比较理想的新系统。
系统规划和系统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