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建安文学.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二节 建安文学和曹操一、建安时代和建安作家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建安年间是从公元196年到220年。文学史上的建安文学大体上是指从汉献帝初平元年(190)至魏明帝太和六年(232)间,即汉末魏初以建安为中心的这一段时期。第二章建安文学 汉末建安时期(汉建安元年,196年——魏明帝太和六年,232年),短短的37年,我国文学发生了重大变化。汉末社会的急剧变化,结束了汉末的政治大一统政权和附着在其上的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异端思想崛起,文人思想获得解放,开始以积极进取的姿态,追求建功立业,实现自我价值。文坛上涌现了大量作家。 其代表人物有:曹氏父子(“三曹”)、“建安七子”和蔡琰。他们继汉乐府之后,打破了汉文人诗歌消沉的局面,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成为中国大典诗歌成就辉煌的阶段之一。这一时期的社会特点是由战乱分裂走向相对安定。在这样一个时代,文人亲身经历了现实的苦难,同时又怀抱建功立业,削平战乱的理想。建安文学主要集中在北方。形成了以曹氏父子为核心的邺下文人集团。建安文人以三曹为领袖,主要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以及蔡琰、繁钦、杨修、吴质、应璩、祢衡、缪袭等。二、建安风骨刘勰《文心雕龙》:《诗》总六义,风冠其首。……是以怊怅述情,必始于风;沉吟铺辞,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捶字坚而难移,结响凝而不滞,此风骨之力也。“风”主要指内容方面的感染力,“骨”主要指语言方面刚健有力。钟嵘《诗品序》:降及建安,曹公父子,笃好文;平原兄弟,郁为文栋;……彬彬之盛,大备于时矣!……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爰及江表,微波尚传。……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建安风力”具体来说,建安风骨主要是指当时的作家在作品中大力表现时代苦难、民生忧患以及自己削平战乱、恢复国家统一的抱负,作品内容充实,感情浓郁,形成慷慨悲凉、刚健清新的风格。《文心雕龙·时序》:“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三、建安文学的基本特征1、崇尚自然通脱建安时期,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逐渐动摇,道家和其它思想开始流行。作家的思想、行为,都趋向于自然真率,不拘一格,表现于作品,便产生了通脱的文风,形成了崇尚个性和真情的创作意识。

建安文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一花一世
  • 文件大小1.47 MB
  • 时间2019-02-23